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职业忠诚?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职业忠诚?
当前,忠诚包括对职业、组织和信念理想等的忠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愿意为此献身的精神是职业忠诚的关键。但员工对职业和组织的忠诚,理应受到合理对待,职业和组织也应忠诚于员工。

  忠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在形成个人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频繁的炒鱿鱼、跳槽和下岗分流等社会现象的冲击下,忠诚包括对职业、组织和信念理想等的忠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的利益高就往哪里跑,哪里更能得到发展就到哪里去”。于是乎,一些人把自己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一年可以卖出两三次,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遭受频繁跳槽和“集体叛逃”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人才和未来失去了信心。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在《忠诚的价值——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并离不开职业忠诚的,实际上那些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竞争中取得较为长期的理想效益的企业,无一不在灵活地应用着忠诚的各项原理、遵循着基于忠诚的管理的发展战略。落实到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也是需要忠诚的职业品质和操守的。

  负责与献身——职业忠诚的关键

  忠诚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种理想、某种职业、某个国家、政府或组织等的忠实状态或程度。《说文解字》指出:“忠,敬也,从心。”段玉裁补入“尽心曰忠”四字。我国先秦时期学者们所谈论的“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一种中正方直的道德心理,这种道德心理外化为道德规范,就是专心致志地忠于某一信念理想和人物,尽心竭力地对待所从事的事业。“忠”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尽心竭力;“诚”是真实无妄的态度和言而有信、脚踏实地的行为;“忠诚”合起来是指以中正方直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所献身的组织和所面对的人物。

  职业忠诚主要是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及愿意为此献身的精神。其本质体现在:

  第一,职业忠诚是一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意识。它要求职业工作者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献身的事业,竭诚地为之奋斗,并将自己的一生与其所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在事业的成功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咨询公司翰威特的研究指出,职业忠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乐于宣传(Say),就是员工经常会对同事、可能加入企业的人、目前的与潜在的客户说组织的好话;第二层是乐意留下(Stay),就是具有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欲望;第三层是全力付出(Strive),就是员工不但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职业忠诚集中表现为人们对事业和工作的爱。劳动与工作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普通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对劳动的热爱,对工作的虔诚,常常会超越个人的私欲,将自己从事的职业看成是民族大业和国家大业的一部分,哪怕是点滴的成功,都与大业息息相关,“创业守业皆须敬业,国情世情总观我情”。因而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第二,职业忠诚是一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职业忠诚品德的人始终视事业为神圣,视职业为生命的一部分。职业职责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责任,它包含了人们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等。《礼记·杂记》提出君子有五耻之说,强调人生在世做事应该尽职尽责。职业忠诚把忠于职守作为主要内容,要求人们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坚决谴责任何不负责任、偷懒耍滑、马虎草率、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职业忠诚是一种良善的劳动态度和工作作风。忠诚的人深感职业和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梁启超认为,任何一种职业都是有无穷的趣味和无尽的快乐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快乐也自然会出现。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乐观向上之奋斗。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发现快乐,生活才有意义和价值。

  第四,职业忠诚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职业忠诚不是一般的道德宣教,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落实到对所从事的职业和技术的钻研和精通中。只有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始终做到学而不厌、习而不倦、勤苦钻研的人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

  总之,职业忠诚集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于一身,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和职业发自内心的尊重、热爱等情感及终生愿意为之献身的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人们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操守观的综合化表现,也是人才在岗位和职业上走向成功和卓越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源泉。

  相互与平等——职业忠诚的现代特征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谈论职业忠诚所必须面对和着力加以解决的。

  现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新兴行业的人才流动率已经达到20%,接近美国25%的高流动率。人才流动,从行业来看,表现为从一些夕阳产业如纺织、煤炭、机械向现代朝阳产业如电子、信息、保险、科技开发、教育涌动,从地区来看是从内地、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导致人才频繁流动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和社会开放的内在需求外,还有因企业改制、企业破产及企业寿命缩短等因素。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一呆就是几十年,因为当时全民所有制乃至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是职业个人终生的依赖。现在随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进程加快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被市场更新时间越来越快。企业改制、企业破产及企业寿命的缩短,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受到很大挑战,出现了职业忠诚与企业忠诚的分离状态,也给一些非道德主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

  人才流动如同市场竞争一样,可以分为有序而公正的人才流动和无序而恶性的人才流动。

  有序而公正的人才流动,同职业忠诚本质上并不矛盾。现代社会的职业忠诚,同传统社会的职业忠诚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和互通有无的基础上的,是面临许多诱惑与挑战也能够忠于职守的理性忠诚,而不是对某一个人和单位的无原则无理性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建立在义务的双向性和忠诚的相互性基础和原则上的。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每一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道德本质上也是双向的,相互的和平等的。员工对职业和组织的忠诚,理应受到合理对待,职业和组织也应忠诚于员工。只有这种相互和平等的忠诚,才是现代意义的职业忠诚,即多维互动。期望某一个单方面的忠诚是靠不住的。

  对于那种无序而恶性的人才流动,现代职业忠诚无疑是鄙视和反对的。一般来说,恶性的人才流动是一种完全注重于利益的个人化实现,而不是整体化实现,是一种十足的短期化行为和狭隘功利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哪里钱高往哪里钻,甚至出卖自己曾经献身的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以博求新主人的利益再加码,等等。无序而恶性的人才流动实质上是拜金主义的恶性张扬,“人尽可夫”是其最本质的表现。它的蔓延和发展是社会道德堕落和道德危机的确证。对此,有市场经济理性和伦理精神的人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

  桥梁与纽带——职业忠诚的价值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职业忠诚,职业忠诚是连接社会忠诚和个人忠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忠诚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

  讲求职业忠诚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在当代,最能体现社会忠诚的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职业生活中,即要以民族精神为依托,培育职业忠诚。因为民族精神不是空的,它必须要贯穿到振兴民族工业,发展民族教育,建设民族文化等方面。如果生活在民族工业、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各个领域和职业的人们都没有职业忠诚,那么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讲求职业忠诚是改善和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对职业忠诚的鄙视,表明了我们社会对道德价值的不尊重,对道义原则和职业操守的忽视,这种不尊重和忽视就像传染病一样会四处传染,污染整个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风气败坏。大力提倡职业忠诚,培育人们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道德,无疑有助于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有助于净化和纯化社会风气。职业忠诚的倡扬,必然形成忠诚的官德、忠诚的师德、忠诚的医德、忠诚的农德、忠诚的工德,进而使整个社会充满忠诚的德性,达到文明进步的目的。

  讲求职业忠诚是各行各业实现自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最佳的组织不应该只是给予员工最高的薪资或是最好的福利,还应该考虑员工的发展机会以及潜能的开发,特别是对员工精神力的开发与提升。只有比较好地激发和培育起员工忠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组织,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忠诚敬业的员工会促进公司、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利润率。一些管理学著作指出,通过优秀经理来培养和保留忠诚敬业的员工,通过忠诚的员工来培养和保留忠诚的客户,忠诚的客户最终推动了公司的业绩、利润和股票持续增长,这是成为优秀公司或卓越公司的必经之路。因此,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和有所创造,就必须把讲求和培育忠诚的意识放在重要的地位。

  讲求职业忠诚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必须具备的美德或个人条件。一个人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具有坚定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忠于理想,忠于组织,忠于职业。员工个人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忠诚意识、敬业精神已构成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正本清源,正心诚意,从心灵深处自觉、自主地培养起忠诚的意识和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