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到底是怎样的企业?

奇瑞到底是怎样的企业?

这里转一篇关于奇瑞的讨论,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第二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会员路风的答辩

(一)------------从竞争力说起

  路风:很高兴,跟大家随便聊聊,因为特别忙,所以不可能有什么展开。这样我想从自主开发讲起,因为现在关于自主开发,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是一个很火爆的话题,新浪网的汽车版上炒得一塌糊涂,网友评论也特别多。这两年汽车工业高速成长,但是同时你看大街上跑的车,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国牌子。这个对比很鲜明,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从今年开始到两会期间,自主品牌、自主开发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之后一浪高过一浪,正在热头上。整个看,从媒体报道,大家可以看出来,舆论也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正在强调自主开发,我今天上午参加《人民日报》和《中国汽车报搞》的一个汽车创新论坛,主题也是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本来下午还没完,我说我已经先答应这里来讨论了。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多数人士主张自主开发,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说你要全走自主开发,自主品牌,那是在反对开放了。那我们就谈一谈,为什么在开放的条件下还一定要坚持自主开发的问题。我以汽车工业为例,然后讲一讲自主开发企业奇瑞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有个概念叫竞争力,什么叫竞争力呢?竞争力是一个开放时代的关键的词,如果你是封闭经济的话,像我们过去计划经济封闭的时候,就不存在竞争力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你中国企业的效率高也好,低也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隔绝的。但是现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商品、服务、资本还有少数高技能的人才跨越国界的流动。这种流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竞争。也就是说现在的企业、工业和任何一个国家都越来越暴露在一个世界范围的市场竞争面前。竞争力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什么叫竞争力?竞争力并不是指的实物生产率,比如说亩产粮食多少斤,人均钢产量多少吨。为什么不是指这个呢?因为在开放的市场条件,如果你的产品是可替代性强的产品,你会发现你生产的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你得到的就越少,甚至有可能造成积压,最后生产者血本无归。举个例子,这几年彩电打价格战,产品价格很低。你看那么大屏幕的彩电才卖一千多块钱,有的企业老总说卖台大彩电才挣半只烧鸭子钱,而且最近被反倾销以后,国内的市场价格又得受到影响。原因就是低水平重复,产品可替代性太高。中国生产很多便宜的产品,那个东西你生产很多,但并不赚钱。竞争力指的是什么,竞争力指的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在质量上、性能上及服务上为消费者提供难以替代的价值。什么叫难以替代的价值?你买奔驰车他就给你提供一种价值,这是难以替代的。耐克鞋没有一根一线是在美国做的,但是他就靠品牌把利润的大头赚走了,因为大家相信他的质量,相信他的风格。品牌代表一种精神的作用,为什么你去买意大利服装,立刻就愿意多掏一千块钱?这些东西是长期培育的,品牌是其一个标签,他能给你带来除了实际用途,还有其他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价值。竞争力表现为高赢利能力,其来源就是难以替代、难以模仿的这些东西。现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你只能从事比较低端的生产,那么你从事的这些经济活动或工业生产,就变成可以高度替代的东西,所以说你是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可以替代的意思是什么呢?今天你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时候,跨国公司可以在你这生产,但是有一天你的高了,又出现比你更低的地方,他很容易就能把资本转移了。为什么那么容易转移呢?因为你是最容易替代的。你不就是简单的组装嘛。如果要有竞争力就需要有能力,有技术,还有其他的,包括品牌营销等等,我们讲组织能力,然后你有这个能力的基础,品牌是一个标志,然后你才能在国际产业链中从事越来越难以替代的工作,这个时候利润是往这走的,也就是说能力决定了全球财富的分配,有能力者拿大头,打工的拿小头。

  我先说一下这样的概念,然后讲到中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大家都知道中国走了二十年合资的道路,比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等等。走合资道路有历史原因,首先要承认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比先进国家的低,汽车工业又非常明显,另外还有体制上的因素,所以合资道路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国家的政策初衷从来没有说我们就这样永远走下去,政策目标始终是说,我们最后要达到自主开发。几次产业政策的文件从来都是这么说的,但为什么走到现在反而走不出来了?我们从技术上分析,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是个三段论:第一是从先进的国家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第二步走完了,然后第三步达到自主开发。二十年过去以后,我们发现结果是离自主开发这个目标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三段论的假设是错的。生产零部件的能力跟汽车的整车开发能力是两回事,且不说所谓的零部件国产化实际上还是大量由合资企业生产的(比如大众来了,它的供应厂商也来了,跟中国企业合资,而中国企业仍然是用现成的图纸来生产),就是零部件你都能生产了,你也开发不出来整车。就跟造飞机似的,你给人家生产尾翼,你生产的再好,你有本事去造一架飞机吗?两者的知识性质是不一样的,技术活动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三段论是个错的,而且错大了,以为能够通过走合资道路的三段论来获得开发能力,就把自己原来品牌、产品开发平台全给放弃了,如老红旗,不要了,嫌技术落后,上海牌轿车不要了。结果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完全没有了。没有以后就在做引进的车,然后零部件国产化也是为它服务,这样做了二十年。我说不要说二十年,这样干再过一百年你也不会开发一辆汽车。

  (二)------------坚持要自主开发

  汽车产业政策不重视自主开发,把重点放在产业集中度和单个企业的规模上。为了追求产业集中度,为了追求规模,限制国内竞争,实行高关税。高关税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至少愿望是好的,但是它跟几个东西合并了就有问题了。国内的企业除了定点的,谁都不许进,国外有高关税一挡,所以中国汽车市场就维持一个高价格、高利润、而价格。高利润使你的合资模式过得挺舒服,外国企业一进来,必须和中国企业合资,要不然你就进不了中国市场,你要卖产品很难,因为他关税很高。然后要合资,比例有限制,不能超过50%,合资的数量也有限制,一个外国企业不能超过两个合资企业。这样的保护使中国的这几家企业显得挺有优势的,日子好过,就这么一路走下来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这个过程来看,第一产品开发的能力只能从产品开发的实践来,跟怎么做零部件是两回事,你如果不去产品开发的话,你永远不会,但是我们这个合资企业就差这一步。第二是合资企业能不能搞产品开发呢?至少现实中不能,为什么不能?这个产品呀,我们的合资模式,自己没有产品技术,从外方引进一个现成的产品,然后在合资企业生产,不管是帕萨特也好,捷达也好,奥迪也好,我们注意这个产品的知识产权是外方的。那么这个知识产权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为谁投资谁就有知识产权,不是这么简单。它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一个控制权,为什么?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他这个知识产权都要体现在设计确认权上,设计确认权上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开发的流程每一个步骤完成的时候,你都要有一个设计上的确认,这个确认是由产品开发方来确认的,整车实际上有大量的零部件是外购的。但零部件用在整车上必须由整车的开发方确认。确认的同时是承担了一种责任,比如说你要开的汽车发动机出了毛病了,没有任何消费者会去找发动机的厂方,肯定找整车厂方,所以这个东西用在整车上的时候,表明我对这个承担责任了。同时,这是他的的知识产权,在这种情况下当你从外引进一些产品技术的时候,他要付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一个螺丝钉都不能改,比如上海大众,有一个中国工程师发现他有一个螺帽图纸画错了,结果后来德方还承认错了,螺帽没错,图纸画错了,但是这个图纸你是不能改的。上海大众也没权改,必须由德国大众来改。为什么?因为设计确认权在他那里,只有他能控制这个。你要改,修改后的设计的产权是谁的,这个问题就出了。所以我们合资企业实际情况,你是连人家螺丝都不能改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还学到什么呀?没有什么可学的。你什么也学不到。他会不会搞产品开发呢?不会搞,你想中方你没有这个能力,产品开发权是对方的。你说现在因为政府的要求,你们50%对50%股权,他为什么要用他比你多得多的知识和技能用到这来跟你一块开发一个产品,开发后的知识产权你立刻就得到50%,这不符合实际,这不是说外国企业很坏,中国企业反过来他也不会。

  我跟中兴通讯的一个工程师聊过,他说我们到其他国家销售设备怎么会把我的核心技术给他呢?这是企业的命根子,企业靠这个赢利,靠这个生存的,所以他不会这样做的。所以合资企业根本就不会搞产品开发,而且也不能容许你中方去学习他跟他去学产品开发,还有人说走第三条道路,比如说把上海通用这个品牌做成中国的,我说这是瞎扯。别克的品牌一百年了,到你这两年,变成中国品牌,可能吗?你试试!你只能骗骗中国人。上海通用的高层说我们上海通用实际上是中国企业,这是哄哄中国政府,哄哄中国老百姓,那个高端技术全在他本部,他怎么会是中国企业,他不是中国企业,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现在问题是这样,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汽车市场要越来越开放,因为中国加入WTO,有一个承诺,明年原来进口配额全部取消了,过去我们控制进品的时候保护有几条,高关税,然后有进品配额,零部件国产化的要求。零部件国产化的要求与WTO相比取消了,到明年进品配额全部取消了。

  (三)----------- 风云横空出世

  我国的关税曾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