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7篇 探古诗之美——两首古诗教案分享

本文将分享两首经典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教案,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具有深刻意义的诗歌。教案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词汇注释、作者风格分析和阅读思考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指导。

古诗两首教案7篇 探古诗之美——两首古诗教案分享

第1篇

1.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 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

3. 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 读准生字:径、霜;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1.按老师指定的诗题背诵古诗分组进行赛诗,相互进行背诵,积累古诗

(2)在小组内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5.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教师出题或学生之间分组出题,练习背诵,积累古诗。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7.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9.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10.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2.《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 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3. 陆游为国家战乱而愁,写下了《示儿》给自己的孩子。

4. 闻一多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愁,写下了《七子之歌》。

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古怪,她愁了就爱哭,她愁了还去葬花

8. 姜太公愁了就去钓鱼,有个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他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为了散心消愁。

9. 画家朱耷愁了就画画,他画的画也带着愁意,他画了呆滞的小鸟,萧条的村庄。

11. 德国有个皇后叫德拉库尔 ,她为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愁,叫了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明了镜子。

12. 爱因斯坦愁的时候睡不着觉,他想,如果人以光的速度奔跑,结果会怎么样,后来就发明了狭义相对论。

2. 读准生字,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3. 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诗中写到了月亮,它写到月落,说明月亮从升起,现在已经在慢慢落下去了。诗中还写到了乌鸦在啼叫。月亮一落,天地间变黑了,就吓醒了树上的乌鸦。从诗中看到当时外面有着厚厚的霜,说明时间已经是深秋了。诗中还写道了钟声、渔火、江边的枫树。)

7.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交流个别说,集体评议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诗歌的内容,展开交流

过渡: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4.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1)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一副图?

这首诗28个字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描绘了一副非常清幽的情景,令人神往。

7.其实,老师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情吸引了老师,那么这首诗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

8.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

9.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10.同学们,假如真有时空隧道,假如时间真能倒流,你想对这位失意的张继说些什么?

11.同学们,张继愁的时候就写诗,你平时愁了都干些什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因为这首小诗,使原先不起眼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胜,每年除夕夜有许多人都去听钟声,还有许多日本游客不辞千里远涉重洋来寒山寺,那儿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张继的铜像,传说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如果有机会,请大家也选择一个深秋的寒夜,到苏州去看一看那渔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听一听那夜半钟声,感受一下这诗中愁的韵味。

★ ★《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古诗两首教案7篇 探古诗之美——两首古诗教案分享 第2张

第2篇

①望湖楼: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是当时眺望湖中景物的楼。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这里形容云像泼翻的墨一样黑。

③跳珠:滚跳的珍珠。这里形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跃不定。

⑤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诗的大意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曾经有机会做我们赣州的父母官,但因与当局政见不合,未赴任就辞官闲居乡里了。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平易浅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在当时便影响很大,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家”。比如选作我们小学课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以及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自然清新的特色。

在杨万里现存4000多首诗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是比较特别的一首。说它特别是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表达隐晦的送别诗。在送别之情的表达上,与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著名送别诗还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像“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那般深情款款,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缠绵离愁,更不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样的豁达祝福。送别的主人公林子方是作者的下级兼好友,当时正要离京赴任福州知府。据说对于升迁地方官,林子方倒是满心欢喜,按道理诗人也应该给予他祝福才是。但是他实在是舍不得这位好友的离开,于是在诗作的一开头就突兀的来了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一词虽显得突兀但确实精妙,看似脱口而出,实则很好地表达了作者那种在美景冲击下惊喜的直观感受,也起到了强化西湖之美的效果。但细读之下,我似乎还品出了惊喜的表象下一丝隐晦的急切在里面。他急什么呢?拿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知道,“看哪!六月的西湖果然与平时间不太一样啊,真美啊!”似乎有向好友着急推销西湖美景的嫌疑。果不其然,下文他便费尽笔墨地把西湖的荷塘之美写到了极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吧,“接天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而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下,那朵朵荷花红得是那样的艳,那样的娇,一“碧”一“红”相互映衬,又是何等绚烂生动的一幅西湖美景图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徜徉在杨万里描绘的这样一幅带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画里,我想,就是西施,怕也要艳逊三分吧!作者在这里实在是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啊!但是在好友离别之际大力推销西湖美景,作者有这必要吗?且不说此时的林子方有没有这心思去欣赏,两人同为京官多年,六月的西湖美景难道就从来都没见过吗?唯一的解释就是诗人其实是在隐晦地向好友表达挽留之意,他心里曲曲折折的意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看家里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咱这美丽的西子湖吗,你为什么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说来好笑,后代的学者们还牵强附会解读出了这么一层意思。说“毕竟”一词表现出了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则是指首都临安;“六月中”是指朝廷;“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这样一来整首诗的意思就出来了:老友,毕竟是在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是不一样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机会,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啊!

但不管怎么着急,杨万里的这心思却是不敢表露得太直白了,毕竟人家是乐呵呵地跑去升官的,只能在诗里旁敲侧击地隐晦表达了。只是林子方正在兴头上,压根就没听出来,到底还是走了。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交集。今天,这离别的故事也早已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但细细品读此诗,我却仿佛还能看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两个即将离别的好友正谈笑风声,兴致勃勃地指点着美景,在那摇曳的荷叶掩映下,一人的脸上偶尔会掠过那么一抹淡淡的急切和无奈……人最终是没留下来,这首特别的借景送别诗却因为它大气、精妙的极高艺术水平而留了下来,直到千古而下,仍被我们争相传诵、解读着。

第3篇

1、搜集描写春天和田园风光的古诗或名句。(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搜集有关叶绍翁和杨万里的资料以和以前学过的这两位诗人的诗。

二、自主读悟,合作探究(8分钟自学,5分钟合作交流)

同学们,自学古诗时可以借助资料、也可以问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身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品味诗句的意思。

1、自身试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和使得韵味。

读古诗,从重点词语入手,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重点词语可记在书上)

结合课文的插图,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一幅怎样的情景,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第4篇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第5篇

1、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古诗,朗读几句诗人李白写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习古诗有什么感受。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来到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天门山,面对眼前的景物,产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本课的第一首古诗。

4、读题,试讲诗题,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知道诗题意思的。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默读思考,整体感知诗句的大概意思。

(2)默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出示诗句,再请几个小组代表读一读,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点。

2、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这种感受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再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教学这首诗,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感受到了李白诗的豪放。

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

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

(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

?题西林壁》这首诗字面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我把重点应放在了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首先,看课件,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再联系画杨桃一课,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这首诗的含义,采用采访的方法交流讨论的心得。

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么看?是只看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他的优点?还让学生举出其他事例,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又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告诉人们什么

第6篇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第7篇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