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10、申茂功

鹤壁10位最具代表性的名人

申茂功,男,汉族,1940年1月生,河南浚县人,曾用名申整岁,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开除党籍),1957年11月参加工作,河南省第一纺织工人技校毕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任职至1979年)。

9、卫嗣伯

卫嗣伯,华夏族,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4代国君。他是卫考伯之子,卫·伯之父。他在位的期间约相当于西周的中期。

8、卫考伯

卫考伯,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三代国君。卫考伯是卫康伯之子,卫嗣伯之父。

7、卫康伯

卫康伯,谯周《古史考》作卫牟伯,姬姓,卫氏,根据《世本》其名为髡。卫国第二代国君。卫康伯为周文王之孙,因此又称王孙牟。杨宽认为西周青铜器铭文现的“伯懋(mào)父”就是卫康伯,杨宽认为是“懋”与“牟”音同而通用。他是卫康叔之子,卫考伯之父,是成康时期西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6、谢偃

谢偃(599-643),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谢偃参加由唐太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并以“对策及第”中进士,授陕西省高陵县令,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簿。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5、康叔封

康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

4、武庚

武庚(?―约前1039年),商纣王之子,公元前1122年12月25日,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

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帑、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以西与南设帑国,使蔡叔由蔡徙封帑;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续殷嗣。殷亡第四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

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3、帝乙

帝乙,在位37年,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伐讨孟方,得胜。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胜而归,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

2、石雌

石雌,男,春秋时卫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称石雌:“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1、王越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xùn)县(今河南浚县)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