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竞争上岗面试题及回答技巧



干部竞争上岗面试题及回答技巧


  1、上任后,在布置工作时遇到下级反对,你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回答技巧]:
  1)首先冷静分析下级反对的具体情况,如多数人反对,还是少数人、个别人反对。
  2)若是决策失误,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实施跟踪决策,修订原决策方案。
  2、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党性强、有能力、肯干事”是立身之本。请你就这三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回答技巧]:
  1)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党性是根本,能力是基础,干事是目的。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对领导干部的整体要求。
  2)党性强,就是讲政治,就是德的体现;有能力,就是有干事创业的素质和本领,就是有才;肯干事,就是德才的发挥与体现,就是绩。
  3)这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党性强。
  3、假如你是一名副职,若“一把手”安排工作往往一杆子插到底,你将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回答技巧]:
  有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一把手”工作方法上的问题,那么:
  ①首先应该肯定这也是“一把手”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应给予理解。
  ②自己对分管工作应主动超前进行考虑,积极、主动地向“一把手”提建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与改变“一把手”的这种工作习惯。
  ③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建议建立起工作程序和制度,规范正副职的工作行为。
  (二)如果是自身不足而造成“一把手”不信任,致使其亲自安排工作的,那么:
  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
  ②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工作做到积极主动。
  ②认真反思自己其他方面有没有让“一把手”不信任的地方,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4、假如你走上所报考的领导岗位,在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调你讲话,谈谈打算。
  [回答技巧]:
  1)简要介绍基本情况,让大家了解自己。
  2)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上情、下情、岗位职责)。
  3)虚心学习,尽快进入角色,成为所在岗位的行家里手。
  4)摆正位置,当好参谋,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5)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勤政廉洁,当好公仆。
  另附:常见干部竞争上岗面试
  A组
  1、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赞扬你的领导?
  2、领导签发的文件中有技术性错误时,你准备如何处理?
  B组
  1、办公厅工作非常忙,工作之余你喜欢做点什么?
  2、如果你的直接领导对你非常信任,你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C组
  1、办公厅工作比较忙,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加班。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2、请你简单谈谈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竞争上岗面试技巧
  竞争上岗,通俗点就是一部分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以实力说话。只要符合竞聘条件,都可以报名参与角逐,都可能得到提拔使用。竞争上岗的特点是公平性、公开性。体现在人人都可以竞聘,选拔标准、程序公开。
  竞争上岗都有哪些技巧呢?
  测试实际工作能力、具体执行力和工作方法等
  【答题思路】
  1、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查阅、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成立包括相关处室负责人、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工作专班,同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三是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开。
  2、此项工作的难点在于:第一、联合发文的部门利益协调难。第二,把握政策和法规的界限难。
  3、解决办法:
  第一、对于联合发文的部门利益协调难问题,一是上门与联合发文的部门领导沟通。二是必要时请省政府分管领导开一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三是在原则范围内,本单位在部门利益的问题上可作适当让步。对于其他部门的利益之争,本着符合法律和政策、照顾弱势部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原则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对于把握政策和法律界限难的问题,一是凡是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与科学发展相矛盾、与本地实际不协调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一律纳入清理对象。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清理对象分为修改完善和废止两大类。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要修改完善的对象,一定要本着合宪性、合法性、协调性、民主性、预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进行深入调研、认真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真正发挥推动科学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五、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水平是件至关重要的工作,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考评思想素质】
  【答题思路】
  1、(是什么)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这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指向手握权柄者内心世界的洁净与善意。近年来我国一些官员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于官员而言,知耻而后能治。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如果丧德失耻,不仅仅是造成一时一地的不公,这种风气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动摇法治制度体系。这一切都使我们警醒:一些官员的失德很可能已经构成了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