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办工作总结7篇

当顺利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后,我们是时候开始写一写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是评估我们工作表现的重要参考,我们要努力写好每一份,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产业办工作总结7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办工作总结7篇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1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现将201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2002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2000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2008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3.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2010年工作计划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 “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4.提高领导和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化领导体系,对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二是着力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企业建设上下功夫。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民以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2

一、经济发展方面

(一)工业经济方面:x年,我乡地区生产总值任务2737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893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任务78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7800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200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0000万元。

(二)农民收入方面:x年1-3季度,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4元,全县排名第九位。

二、农业发展方面

一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二是继续扩大藤椒种植规模,全乡藤椒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今年藤椒产量20万斤,实现产值280万元;三是以张岩村、碧山村为中心,向石堰村、沙嘴村等辐射发展核桃种植共800亩;四是全年新发展优质茶叶200亩,改造茶园50亩,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五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x年度完成道路硬化8.35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蓄水池59个,新建和整治沟渠共103公里,整治山坪塘46个。

三、项目推进方面

积极争取承接县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成昆复线项目红线内征地拆迁任务,并积极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完成了夹洪天然气管道、吴三线电力线路、中石油输油管线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小农水项目、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施工;百事康生物肥项目正在开展进场的前期工作。

四、社会管理方面

(一)安全生产: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和季度例会制度,加大对专(兼)职安全员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开展安全检查130余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60起,并进行了全面整改,全乡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综治信访维稳:

1、大力宣传防邪知识,发放反对邪教宣传单100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8个,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协活动,使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未发现传教信教人员;

2、对全乡范围内,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定期帮教和稳控,确保不复吸;

3、排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55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5起,化解率达100﹪,并成功协调了带河村毁坟信访纠纷事件、石埝村医患纠纷和成昆复线推进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

(三)环境保护:积极帮助我乡企业推进环保达新标工作;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完成了国家十部委抽查迎检工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0多万元集中组织保洁专项行动10余次,参与群众1500多人次,启用垃圾车100多辆次,共清运垃圾20xx吨。

(四)计划生育:x年,全乡出生人口79人,出生率6.5‰,计划生育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0.623%,全年召开计生例会12次,计生妇查9948人。

(五)社会保障:严格落实优抚低保政策,严格标准,严格把关,对全乡145名优抚对象、683名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了对农村低保对象以及特困人员的春荒冬令的救助力度,对312户308人发放了30000元春荒救助,对314户797人发放冬令救助90000元;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对全乡236户贫困户登记造册,对口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落实了责任人。

五、基层党建方面

(一)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活动,制作各类标语、横幅20多条,收集活动信息20多篇,确保规定动作到位。

(二)深入开展“堡垒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按照相关要求对12个村(社区)活动阵地进行了完善和制度上墙,购买办公桌椅50多套,对水库村、上村村、碧山村村委会进行了完善和维修;完成了全乡党建大调查工作,对全乡544名党员和村、社干部进行了统一登记和评议。

(三)加强队伍管理。严格按照《乡机关管理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对干部进行管理,今年采取各种明查、抽查等方式对干部工作纪律进行了督查,问责9人,问责单位2个。

(四)党员管理方面。今年新发展党员共10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人,组织各类党员培训4次,共培训1030人次,并邀请县领导为全乡党员开展廉政党课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总体素质,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乡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由乡纪委牵头,对各村(社区)财务进行督促检查;利用乡公开栏、展板、黑板报、led等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开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发现一例党员计划外超生线索,乡纪委正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问责处理;协助并圆满通过了县委巡察组对我乡首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视xx县审计局对我乡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3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呈现出多龙腾飞、强龙劲舞之势,受到了省、市的关注和好评。省委书记白克明对×××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打造产业化集群的做法给予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同时,全省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农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全市农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先后在大名召开,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邯郸电视台、邯郸日报、邯郸电台也相继报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做法。

目前,×××初步形成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龙型经济,占gdp的比重51.3,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含粮棉油重点企业)、县级龙头企业2,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xx年的工作实现了“四个突破”。

1、龙头项目建设突破。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截止目前,全县投资50元以上农业项目3,(其中投资在500元—1亿元的,亿元以上的),预算总投资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预算总投资5703元,完成投资1781元;续建项目1,预算总投资3271元,累计完成投资2250元;完工项目,总投资1765元。五得利面粉集团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每年新增一个日处理能力1000的新企业,力争20xx年以前,集团日处理小麦能力达到吨,成为世界面粉业龙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投资2.3亿元的得利城项目已开工建设。

2、基地建设规模突破。努力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5亩,全年总产量3吨,形成了以漳卫河三角区为重点的5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小麦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亩;花生种植面积5亩,总产1吨,建设了亩优质花生良种繁育田、2亩优质花生展示田;形成了肉牛、瘦肉型猪、蛋鸡三个养殖带。

3、企业品牌建设突破。目前,我县有1面粉公司、花生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比去年增加1。省级以上农产品名优品牌达到,省著名商标。今年,河北美佳食品有限公司同时通过了有机食品和haccp食品安全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冀特花生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凯发面粉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国家免检产品企业称号。

4、争取扶持资金突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办认真组织,积极申报,多方争取,今年为我县五得利面粉集团争取农业部(国家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及技术培训项目资金6元,为得利城项目建设争得省级财政贴息资金10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为推动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20xx年,各级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灵魂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县委、县政府重新调整组建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产业化工作的组织保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的意见》,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县四套班子2领导同志分别联系一家龙头企业或一个重点项目。7月13日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观摩暨县级重点龙头七月命名大会,有2企业被县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县委、县政府还组建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产业推进指挥部,推行“五个一”管理体系,即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笔经费,一项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领导、技术指导政策引导,使产业化的管理日趋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实施项目带动,促进龙头、基地、市场建设上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的基地、龙头、市场、中介组织建设等,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的项目上。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建立了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月报督导调度制度。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建设思路,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库。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县委、县政府从项目占地、用地审批、鼓励农技人员领办项目以及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促进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如畜牧用地视为农业用地、新建扩建龙头企业用地可以按租用对待、从财政预算内拿出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等。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供资金保证。运用市场机制,以利益为纽带,培育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投资主体,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在基地建设上,以受益主体—农户的自我投入为主;在龙头建设上,以引进国外、域外大企业、大公司和个体、私营资金为主。今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引进域外资金3.2亿元,其中外资56美元。在吸引国际跨国公司投资、国内大企业集团和个体私营资金方面,先后引进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资金和技术、人才,兴建了澳洲美佳烤馍、意大利班顿服饰、美国骆驼西裤、正大饲料、名福植物油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4、加大科技长入,促其上水平,上档次。从产业链的源头到终端产品,全方位加大科技长入,促进整体上水平、上档次。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了215省道高效农业经济长廊、金滩镇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扶贫科技园等一批档次较高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县市农业科技展示的窗口和科技创新、科技示范的龙头。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化生产。制定了《×××农业主栽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三年规划》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加快优种和适用农业技术推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优良品种,加速种养品种更新换代;推广适用农业技术,把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加工等产后技术作为重点加以普及。四是提高农民和业务人员素质。全县每年培训农民万人次,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9月23—25日,举办有各乡镇主管领导及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政策水平与项目谋划能力。

5、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能人具有与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投入能力、运用科技成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规避生产与市场风险的能力。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特色主导产业突出的乡村,大都是靠能人的率先实践和效益吸引。为此,我们把能人带动作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一项突出措施来抓。一是营造激励典型能人的社会氛围。20xx年从农业、林业、牧业、水利和中小民营企业中评选表彰了5劳动模范,总结推广各类能人典型3。二是培育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对本地能人和土专家的鼓励、扶持和培育,发挥他们直观的引导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对外地能人的引进。这些人拥有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引进一个能人,就可以建起一个项目,带起一个区域特色产业。三是创造宽松的兴业环境。明确规定,能人除享受各级制定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外,凡在农村兴办种养业的能人,用地视为农业占地;能人在办理经营执照、土地审批、信息发布、申办产品注册商标等手续方面,有关部门积极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6、加快品牌战略步伐,促进产品的市场竟争力。适应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的实施。全县先后有大名府香油、正大鸡蛋、名威花生等百余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五得利牌”面粉、“凯发牌”面粉、“名龙牌”烤花生、“美一口牌”香馍片等已成为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虽然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二是坚持特色促进规模,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三是坚持依靠科技兴农,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四是坚持龙头带动生产,不断扶强企业实力;五是坚持发展招商农业,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4

20xx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新路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59个,从业人数7000人,资产总值达到6.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销售收入(含交易额)95967.9万元,实现利税9550.5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带动10.5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无公害蔬菜、肉鸡、瘦肉型猪等7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优质麦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20万亩被列入国家优质麦示范基地。辣椒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其中新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10万亩;食用菌棚达到1.5万座,其中新增5000余座;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2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个,初步实现了蓄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3、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技改扩建和资本整合等方式,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安置劳动力4828人,带动生产基地80亩,带动农户80000余户,滤布实现销售收入73763万亩,利税5090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82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申菇业有限公司、清阳针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加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县、乡政府通过拓宽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筹措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新增投资18679万元,新建、扩建、在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其中新建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科迪饲料有限公司、利民面业公司、**脱水蔬菜厂等10家;投资4079万元,扩建申氏菇业有限公司、绿源面粉厂、百斯特酒厂等企业13家;投资6200万元,在建凯利万吨食用乙醇、普丰油脂饲料厂、中瑞恒立农业、保成仙人掌加工厂等企业4家,投入资金8400万元。

4、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县的各级政府坚持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城关蔬菜批发市场、阳邵苹果批发市场、大屯禽蛋交易中心、**粮油交易市场等29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3351万元,占地面积723.5亩,年交易额36835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博览会、展销会、农展会等,组织龙头企业、骨干乡镇企业、经贸部门拓展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制品,如辣椒、食用菌、蒜粉、茶巾、麦杆画等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1个,资产总额2848万元,入会会员1.5万人带动了2万余户参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6、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仙庄、马村、瓦屋头等乡(镇)为主的县东部发展辣椒种植达到30万亩,以城关、柳格、固城等乡(镇)为主的县中部发展食用菌棚达到1.5万余座,以阳邵、古城、韩村等乡为主的县西部沙区发展速生丰产林达到20万亩,在全县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努力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粮食生产扩大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20xx年全县新增优质麦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以科技入户工程的形式推广优质玉米40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05 万亩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产业大优势、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反季节保护地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辣尖椒生产逐步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县东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

(三)培育扶持,壮大龙头,选准农业产业化发展突破口

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优质麦、玉米、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和宗合利用。投资2.1亿元,新上了10万吨乙醇、科迪饲料、先锋实业、中原糠醛厂、利民面业等项目,年可加工转化玉米31万吨、压滤机滤布小麦30万吨、辣椒5万吨、大豆6万吨、玉米心2万吨、棉花籽4万吨,主要农产品资源充分转化,附加值大大提高,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财政政策、金融贷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倾斜,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400万元,银信部门先后发放贷款9036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税务、土地等部门严格兑现优惠政策,各智能部门想方设法创造发展条件,加油助推。全县先后建成“农”字号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上海光兆、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青岛先锋实业、河南恒立农业、普丰油脂等一大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在**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四)抓好基地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平台。一是围绕龙头建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服务于龙头。依托先锋实业、申氏菇业、伍玉泉面业等龙头企业,创建了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建基地。根据不同的种养传统优势和规模发展程度,建立特色基地。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再的主导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销售批量,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平台。如仙庄乡在发展辣椒生产专业乡的同时,带动全县18个乡(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从而形成了全县辣椒生产较大的群体规模。为解决椒农产品销售问题,县、乡政府协调资金投资300多万在仙庄乡鹤台公路建成了占地47亩,拥有门店200间的尖椒批发市场,并与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货合同关系。去年9月份引资5000万元建立了辣椒储藏、加工、销售与一体的龙头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市场、龙头、基地的有效对接。免费提供

(五)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完善经营形式。一是对一些订单农业的组织模式实行依法签定,信守合同,使生产与经营者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特别是农户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二是探索组织更多的农户以劳动形式和土地租赁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承包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获得劳动和租赁双重收入。如 保成兴帮食用仙人掌公司租赁王什北豆固、大村、东王什、坟抬头四个村300多农户承包地800亩,投资6800万元,发展仙人掌种植及深加工,安置当地劳动力600多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公司把失去土地的农民雇佣到公司从事种植管理仙人掌和产品加工,使公司不仅具有了可靠生产基地,而且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得到了可靠的双重收入,实现了农户和公司共赢。三是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生产基地、营销市场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经济整体高效的共同发展体系。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一开始就与全县万余户农民签订了5万亩“益都红”辣椒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保护价回收产品,生产与大市场的成功对接,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

(六)健全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按照农民自愿、互利和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并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近几年实践,我县重点指导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县妇联与山东风阳集团联姻,充分发挥上牵集团公司下联千家万户的中介作用,在全县发展合同养鸡户达500余户,户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七)加强科技指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大量试验、示范,积极推进良种化和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品种化进程。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圆为载体,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名优农作物、食用菌等新技术67项新品种16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催生了5500多户科技示范户。二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造一个“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色食品园区。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被确定为省极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瓦屋头、等八个乡(镇)确定为全省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三是重视开发农产品名牌,实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靠质量创立名牌,依靠名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近年我县涌现出的“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阳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花大力气开拓市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营销手段,使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龙头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果品蔬菜、食用菌、辣椒、纸浆林等,新上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项目,力争3-5年内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10家,创办省级龙头企业2-3家,创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实现龙头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1)发展优质小麦深加工转化产业。扶持增强伍钰泉、利民面业、中粮挂面等麦业龙头,大力发展专用面粉及其深加工制品,着力培育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

(2)发展玉米深加工转化产业。以凯利乙醇、玉米加工企业为龙头,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利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3)发展蔬菜加工产业。以先锋实业、天口酱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培育壮大辣椒生产深加工基地。

(4)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瘦肉型猪、肉鸡等养殖业,加快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5)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以上海光明、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为依托,配套建设县西部沙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并对林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6)发展食用菌产业。以申氏、天马、恒立等食用菌种植加工为龙头,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5

我县xx年年度科技培训,在扶贫开发协会的大力扶持下,顺利完成了培训活动内容,本活动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学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群众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现将培训完成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5乡2镇36个村委会36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为1353.57平方公里,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5%,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全县总人口23651户87428人,其中农业人口18415户67811人。人均纯收入1080多元,人均口粮370公斤左右。虽然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提高,但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二、完成情况

培训工作自xx年年10月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培训计划,培训范围涉及5乡2镇7个村委会1100人次,开展养殖业(养猪)培训、种植业(种茶)培训,培训经费1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养殖业培训

根据我县农民在生猪饲养中存在的饲养周期长,成本高,无防病意识等问题,为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提高农民的生猪饲养管理技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养猪饲养培训,共计5期,受益300多人次,每期培训15天左右。具体由县扶贫办负责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课堂讲解和现场操作演示,培训内容包括建盖厩舍、选购良种仔猪、科学配料、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技术。

2、种植业培训

要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就是茶产业开发,目前我县茶叶种植面积有3.5万亩,但我县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无生产技术,导致管理不善,单产低,效益差,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茶业种植培训,共计16期,受益800多人次,每期培训20天左右。具体由县扶贫办负责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开垦、茶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

通过以技能的培训,使农民能够基本掌握养猪、种茶技术,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加强对种养业的管理能力,减少了发病死亡率,大大提高了生产质量,为今后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6

20xx年,**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和“3+n”特色走廊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茶叶产业资源,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全县茶叶提质增效。现将20xx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打破界限、连片发展、统防统治、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基地标准化、运作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利益风险一体化”为基本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天凤乡、宝峰彝族乡、民建彝族乡、烈士乡等乡镇的高山有机茶产业环线上,采用

“补天窗”方式新种植茶叶1000亩。深入 “绿色植保”理念,推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药量、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机械、统一安全间隔期”工作模式,采用“统一茶园管理标准、统一配送农业投入品、统一防控措施、心得体会统一原料采摘标准”的“四统一”管理措施,推动产业环线及全县茶叶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全县茶叶产业上档升级。全县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0亩,应用杀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绿色防控60000亩(投产茶园的92%),开展茶园机剪、机修面积20000余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1000亩,申报有机茶园3000亩。全县茶叶总产量达0.39万吨,比上年增长3%,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茶叶产业管理水平。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与技术扶贫、农业项目实施培训等有机结合,着重在全县茶叶发展乡镇,重点是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等相关知识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发放各项技术资料6000余份。

(二)强化战略实施,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实施机制创新战略。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落实五个规范为要求,以协会(合作社)为扶持政策的承接主体,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三条特色环线,建成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启动了茶叶产业环线打造工作。

二是实施大品牌战略。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导,认证机构做补充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自主品牌进行有效填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20xx年,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大力提升特色区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第六届国际茶博会·**杯斗茶大赛上**荥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瑞吉隆兴”牌“芽细藏茶”和“古道红”茶喜获金奖;**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塔山”牌观音仙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样库”。

三是实施基地辐射示范带动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与茶农共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规模化经营的现代茶业发展模式和稳定可控的原料基地。目前,已在全县茶叶重点乡镇民建、荥河、宝峰、天凤建立了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五宪建立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是实施农特产电商战略。整合资源,以电商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立企业、协会大产业链运作模式,实现产品到商品由行业协会把关运作,建成**茶叶、天麻等优质商品畅销的知名窗口。目前,四川**塔山茶叶有限公司、**县五宪猕猴桃合作社等企业均在网上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平台,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拓展的产业销售链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管理滞后

**茶园分布海拔较高、较分散,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部分种植户或观念转变不及时,或技术欠缺、管理不到位,或对“生态”概念认知有误、粗放管理,茶树长势弱,产出量低。

(二)品牌建设薄弱

一是处于原料供应商地位。**茶长期扮演“原料供应商”角色。名优茶品牌销售比例低下,绝大多数鲜叶初制加工后运至名山、乐山、浙江等地贴牌销售,处于茶产业价值链低端,没有自己的主导品牌。二是茶叶销售议价能力低。大部分茶农、茶企观念滞后,各自为阵,个体式经营,家族式管理,不能够抱团发展,联合营销,开拓市场,导致品牌集聚效应低,品牌销售渠道栓塞。

(三)茶企竞争力低

一是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以初制加工为主的个体茶厂和家庭作坊。由于初制加工企业的经营理念传统、生产管理粗放、设施设备落后、恶性低价竞销,干扰市场正常秩序,大量茶企在低水平上重复竞争,严重制约品牌宣传、市场拓展、资源集约化利用等。二是企业实力普遍较弱。茶企单个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突破茶叶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市场渠道建设等固有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茶产业竞争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五年成业总体目标,以抓实五个统一规范(规范种植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规范等级体系),实施机制创新、大品牌、基地辐射示范带动、农特产电商、文化、生态旅游“六大战略”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办工作总结篇7

20xx年,按照市、区政府白酒产业发展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强化特事特办服务,狠抓项目管理,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考核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将白酒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二、强化服务指导,实行特事特办

我局确定了定领导、定人员为白酒企业发展服务,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制定并落实了白酒产业发展特事特办制度,凡是落户我区的白酒企业,从选址定点、规划审批、施工审批到竣工验收,一律即事即办,凡是当天能办好的事情,绝不拖到第二天,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全年办理黄舣白酒园区等15家酒类企业建设项目,建筑面积35318.78平方米,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监管,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地勘单位五方责任主体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无重特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发生。

四、狠抓配套建设,确保平稳安置

为配合黄舣白酒园区项目建设,按照区政府要求,着手进行黄舣镇规划修编,现已完成规划评审工作。牵头指导修建一期安置房26栋,安置搬迁户624户,严格工程质量监管,一期安置户已全部入住新房。二期安置房已全面顺利启动。

五、广泛宣传动员,积极招商引资

按照区政府要求,派出专家组对安置户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推动白酒园区建设按进度进行。牵头到广州、上海等地招商引资白酒企业,一个较大的白酒企业项目正在洽谈中,可望20xx年上半年落户我区。

二〇xx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