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为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区进修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组织了莱城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培训活动,8天的学习,两次的实地考察,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特别是长清区实验小学的“小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现将对长清区实验小学的做法的有关思考感悟如下:

小学教育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

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有二个:一是学习两处小学的办学经验,实地了解两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发展动向和走势,为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以利于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二是对两处小学教育作粗略的考察,重点关注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利于做出比较分析于借鉴。

二、考察长清区实验小学经过

长清区实验小学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长清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坐落于城区中川街1918号,创建于1989年,占地30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7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园林式校园已初具规模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配套,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现有教学楼3座,办公楼、综合楼各一座,建有6000平方米的人造草皮运动场及看台,文化广场1座;建有网络教室9座,拥有微机412台,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仪器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钢琴室、手风琴室、舞蹈室、多功能室、广播室等35个专用教室。建有铜管乐队、手风琴队、合唱团。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拥有“计算机与各学科整合”、“小学生自主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现代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14项。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7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鉴定验收,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鉴定结论为“该课题处于全省同类课题的领先水平,建议在全省较大范围内推广。”同年底,该课题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省、市进行推广,开了长清教育科研的先河。学校还树立了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优秀人才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及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活泼的成长。学生在语文教学竞赛、科技制作、计算机技能、歌咏、舞蹈、管乐队、足球、手风琴等比赛活动中先后有两千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学生以“基础扎实、特长突出、思维敏捷、富于创新”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立足实际,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持之以恒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学校新的跨越,把学校办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并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学校先后荣获济南市“师德教风先进单位”、“教师素质工程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德育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艺术教育规范化学校”、“花园式单位”、“示范家长学校”、“少先队规范化学校”及“全国红旗大队”,中央教科所课题实验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182名教职工,在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6名,专科以上学历达55%。学校启动名师锻造工程以来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靠名师创名校,靠名师育名生。目前,拥有一批在省、市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其中,全国骨干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0名,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62人。8名教师参加了中央教科所新教材编写工作,其中1名教师成为青岛版数学实验教材一、二册的主要编写人员,有3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3名教师获省一等奖,60余名教师获市一等奖,80%的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

三、考察结果与讨论

1、学校自主办学问题

考察期间,长清实小自主办学的特点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是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监督。办学主体在法律框架内活动。

其次,学校的经费来源多元化,教育毕竟是投入很大的一项社会事业,完全靠政府投入和学生缴费是不够的。我市已有的民办、公市转制学校,它们为本市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较单一,缺乏稳固的后盾,使学校校长不能够放心地自主办学。

2、关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敏感而深沉的问题,本次考察,我对此有所涉及。

从被考察的学校学校来看,他们都改变了过去仅依考试决定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入大学。而是对学生综合评价,采用等级制。公天排名次使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受益,而使顶尖名校、高素质优秀生成为牺牲品,他们不得不为争得门门A而反复机械操练,天天测验。排名次也不利于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激励,这种排名次把学校捆绑住了,使教育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难以施展真正有效的教育。学校应尽力争取“羞生”,面向全体学生,取得较好效果。深圳、香港的学校把学生的做人放在首位,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评价是双刃剑,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不能过分依赖名次,应当把握好评价的“度”,应尽量发挥评价的正面效应,防止负嘶影响,创人民满意的学校,满意的教育。因此,中小学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