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5篇 从《快乐的节日》中获得的教学启示

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快乐的节日》展开反思,探讨如何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5篇 从《快乐的节日》中获得的教学启示

第1篇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恢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

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我随机引出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他们有的说让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样的需要,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可惜由于诗开课,听课老师很多,学生很紧张,以至于没人敢举手,课堂一下子变得冷清。我也由于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只知道让他们再读读课文去找找。如果这时候我换个方式,跟学生说:“好,那我们就出发一起去过快乐的节日吧!”然后把多媒体点击进入课文的第一幅图。“看,我们来到哪儿了?”这样顺着思路带领孩子们快乐地走进文本,可能他们就会慢慢地放松了,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消除了。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课的轻松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这节课中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5篇 从《快乐的节日》中获得的教学启示 第2张

第2篇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新生活,唱到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去读?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当然,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学习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快乐,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品词赏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感情!在学文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小学二年级的一些快乐生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渲染快乐的情感。

第3篇

许多老师常说,当低年枷师容易,教材内容浅显,根本无须备课,只要在课前花上几分钟看看教参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这种思想上课,教出来的可谓是真正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大语文的角度,认真地研读教材,做到“深入”继而“浅出”,引领学生在文本的世界徜徉,在语文所创设的人文的世界走一个来回,何愁你的学生不会给你意外的回报!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学生识字学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节日的快乐。学生或读或画或演或唱,语文与音乐、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得到较好的培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多元化。

学习在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自己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遗憾的是,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要求提得稍高,以至于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自然预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情灵活地及时地修改教学设计。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上完课有轻松,也有可惜,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课堂上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开怀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第4篇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新生活,唱到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

第5篇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我觉得这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认识生字,猜了花儿上字。这些过程都挺顺畅的。但是接着老师让学生猜生字里面的秘密,学生开始猜是否后面还藏着生字?或者是生字后面有组词?这些答案被老师一一否定掉后,学生开始乱说一通,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了。连听课的老师都在下面议论纷纷,到底有什么秘密啊?难道是14个生字能连成一句话?但怎么拼好象都不像。后来终于有个学生说发现了有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这才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般把这两个字拿出来放在一边,用来启发学生继续找其他关于字体结构的相同点,或者都是可以组词的字,把字进行归类。我觉得在这里这么大费周折地让学生去猜字的秘密好象不大妥当,学生如果不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往往会走向另一面,本来和谐的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老师也会越问越急,失了阵脚。

所以我觉得以后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欲设的答案时,不如老师先来个师范,那么学生也会依样画葫芦地找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就会少一些沉闷。多一些轻松。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同年龄段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看来要当个好教师首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