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作文25篇 尝试探索:创新与实验的力量

欢迎来到我们的公文网站!本站以“实验作文”为主题,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作文素材。我们收录了各学科领域的实验主题,涵盖科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作文是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我们的实验作文能够激发您的灵感和创造力,为您的写作之路助力!尽请阅读和参考!

实验作文25篇 尝试探索:创新与实验的力量

第1篇

那天,我们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名叫“醋泡蛋”。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心里疑惑——难道醋泡鸡蛋真的会软吗?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动手实验。

我准备的材料有:一瓶醋、一个生鸡蛋和一个杯子。首先,我把鸡蛋放进杯子中,再把醋倒入杯子里,直到没过鸡蛋。嗬,满满的一杯,那醋味可真浓,真刺鼻啊!我忍不住捂上鼻子,生怕自己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开窗通风后,我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仿佛获得新生。我定睛一看,只见鸡蛋周围出现许多小气泡,像水中的鱼儿在吐泡泡。鸡蛋刚开始像个乖孩子,老实地躲在杯底,大概过了两三分钟,却变了样,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分明是个顽皮的孩子,摇摇晃晃地浮了上来。我用手指头把鸡蛋按下去,可转眼间它竟又浮出醋面。我略带懊恼,不断地将它往下按,还好,最后鸡蛋终于听话了,乖乖地待在杯底,与醋完全反应。

一天过去了,我一大早就起来观察鸡蛋,只见上面有一层膜脱落,表面也变白了。可是摸了摸鸡蛋,却还是硬的。难道失败了?我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又过了一天,我发现杯里出现了许多泡沫,鸡蛋饱胀得像个气球。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出,用手轻轻一摸,啊,真的变软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怀着好奇,我去查阅资料:原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钙,所以鸡蛋壳会变软。

实验作文25篇 尝试探索:创新与实验的力量 第2张

第2篇

今天,里闹得一团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的课无比好玩,你们想见识见识吗?好,我带你们去大开眼界吧!

早上,我走进一看,大屏幕上显示了今天的课题——“分离实验”。我心花怒放,实验课可是我最喜欢的了。开始做实验了,老师拿出了一把小勺子、一个盘子、一袋盐、一包胡椒粉和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老师先在盘子上撒些盐巴和胡椒粉,然后小心翼翼地搅拌着。我们都看入迷了,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这时,老师把小勺子拿起来说:“我可以把胡椒粉和盐巴分离开来,大家相信吗?”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见证奇迹吧”,有的说“应该有可能”。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该怎么说,相信老师吧,觉得不可思议,不相信吧,又觉得老师总是那么神奇,还没有他说了而做不到的事。

老师眯着眼睛看着我们,好像在说:“今儿个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似乎读懂了老师的眼神,对老师的能力更加坚信了。

只见老师拿起小勺子,在破布上用力地摩擦着。我正纳闷着,老师说:“现在请大家拭目以待吧!”老师把摩擦过的勺子放在盐巴和胡椒粉混合物的上方,只见胡椒粉统统被吸上来了。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简直太神奇了!我心里直呼“oh my?god”。

这节实验课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收获了不少欢乐!蔡老师真是太厉害了!

第3篇

上周日下午,我们的小记者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旅行,其中的魔术实验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科学实验室。正好,湖北文理学院的志愿者姐姐带我们去的第一站是科学实验室。让我们先了解方便面。每个人都知道方便面是由面包、酱、面粉和蔬菜组成的,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慢慢开始:面饼的制作首先是揉面、揉面、切丝、烹饪、油炸、冷却,最后是包装。但是我想知道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志愿者姐姐带我们去了一个实验室,两个志愿者姐姐正在那里做实验。他们将方便面浸泡在水中,然后在机器中蒸几分钟。当我们再次看到实验瓶时,我们都傻眼了:哪里有一滴水,哪里就全是油。真的很糟糕。方便面里有这么多油!我不敢再吃方便面了。

后来,带领团队的姐姐带我们去了另一个实验室。进入实验室,我们看到一个矿泉水瓶,里面只有一点水,旁边还有各种液体。这是干什么用的?做实验的志愿者将蓝色液体滴入瓶子。瓶子里的水变成蓝色,然后慢慢消失了。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志愿者往里面滴了一滴白色液体。水变成蓝色,慢慢变成紫色。另一滴红色液体被滴入其中。紫色变成红色,最后变成绿色。我们目瞪口呆!志愿者的哥哥笑着说:“你也可以试试。”感觉太棒了。

但是天气不太好,开始下雨了。我们必须结束这次难忘的旅行。

第4篇

终于写完作业啦!我把笔一丢,直奔实验箱,把材料和工具倒了一地。

我郑重地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像个大科学家一样,神情严肃地选择实验项目,但实际上心里却如大海般汹涌澎湃,既紧张又兴奋。很快,我便选择好了实验项目-火山爆发。

我放松情绪,根据实验教程一步一步地操作:调好色素水,滴入食用油,洒入小苏打和柠檬酸,搅拌均匀。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我一边想象着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一边把泡腾片丢进了实验杯里……但是,事与愿违,被子里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实验失败了!我叹了口气,失望极了,兴奋的火苗瞬间熄灭了。

“放弃,岂不可惜?”我把刚才的实验过程重新梳理了一遍,查找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然后又重整旗鼓,认真做起实验来。我先向直身瓶中倒入温水,滴入色素搅拌均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食用油倒进瓶内,此时,金黄的油浮在淡蓝色的水面上,好看极了。最后,我屏住呼吸,哆哆嗦嗦地把泡腾片轻轻放进了瓶子里……“哗”,“火山”刹那间爆发。一开始,是一些小泡泡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慢慢地,它们像温泉一般,在瓶子里沸腾起来,紧接着,猛地喷了出来。实验成功啦!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去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5篇

一走进教室,我们看到了黑板上——-干冰科学秀几个字,原来是我们要跟东阳小学和银田小学的同学一起上这节科学课。

王老师告诉我们,干冰的温度是-78。5摄氏度。说完,王老师就拿出一枚硬币,又拿了一个杯子,杯子里倒上热水,给硬币洗了个热水澡,洗完把硬币拿了出来。接着拿了一块干冰,把洗完热水澡的硬币插到了干冰上,一插上,硬币就抖了起来。我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看得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实验是彩虹泡泡。王老师拿了2个又细又长的杯子,倒了一些热水。然后,她拿了两瓶色素,滴了几滴在杯子里。接着夹了几块干冰放进杯子。一放进去,杯子里奇迹般的冒出了一缕缕白烟。

第三个实验是干冰吹气球。只见王老师拿了一个空瓶子,加上热水,放上干冰,杯子又开始冒烟了。她拿了个气球插到杯子口,不一会儿一个气球就吹好了。

还有一个实验是我最感兴趣的,它是水母泡泡。王老师拿了一条布条,在上面加上水,又拿来一碗热水,放上干冰,又在碗的边缘浇上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个跟水母一样大的泡泡诞生了,可惜一下子破了。

第6篇

记得那次还是五岁那年的夏天,我跟着我哥无聊地坐在树阴下乘凉。知了在树干大声地叫着:“热啊!热啊!”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玩耍,舒服地躲在阴凉的空调房里。水泥路好似也被太阳融化了一般。

可就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我们家居然停电了,比起家的闷热,那还不如在外面树阴下凉凉呢。就在这个时候,一队蚂蚁闯入了我的眼睛。它们有序地排成一队,向前进发,我聚精会神盯着它们看。突然,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心中有了个好玩的主意!我跟哥哥说了,就开始准备我们需要的玩意儿。

我跟哥哥抱下来了一堆瓶瓶罐罐和一个无针针筒,就开了我们的灭蚁药水“化学实验”。我先以水为底料,再加入食醋、泡沫水,各种的神奇玩意儿。终于,我的“生死武器”完成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水袋进了针管,眯着眼睛,瞄准了蚁群,“啪!”灭蚁水把蚁群打了个七零八落,眼看着蚂蚁大军全军覆没了,我跟我哥欢呼雀跃。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蚂蚁大军毫发无损,重站了起来,继续行军。我不禁有点失落,可我化失落为动力,继续想开发出“二型”武器。可还没等我们开始研发,我妈就回来了,看见我们这样糟蹋,把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蚂蚁是勤劳的代表,我们也不能这样对待动物们。

每当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心中总是十分的想笑,当年做的事情真的太有趣,太幼稚了。

第7篇

上课铃声响了,唐老师手里拿着教具快步走进教室。只见他不动声色地在讲台上放下东西后,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了静电这两个字。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竖起耳朵等着听他讲课。而他却叫了一位女同学上台去,要她把自己的尺使劲往头发上摩擦后,再把它伸向一堆细细的碎纸屑。霎时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屑立即粘到尺上。正当我们看得目瞪口呆时,唐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说,是啥东西使纸屑粘到尺上去了?”

“静电,静电!”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大声回答。教室里像油锅里落进了盐似地炸开了。他紧接着又问道:“哪来的静电呢?”多数同学转入了沉思,只有几个小机灵试探性地小声回答:“摩擦的呗。”

"对。是的,是摩擦得来的。”唐老师高兴地说,“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能说这物体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叫摩擦起电”真有意思,他就这样一下子把我们引进了奇妙的电王国。接着他又给我们讲了物体为啥会摩擦起电。边讲边给我们做同种静电互相排斥的实验。最后,唐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用摩擦起电的实验,是玻璃板下的“小纸人”跳舞的表演;并给我们每个人都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物品。这堂课真有趣啊,因为只要用尺摩擦头发就能让“小纸人”跳舞,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自然课呀!

第8篇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镜子前的蜡烛”,这是模仿大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做过的一个科学实验来做的。首先,我在屋子里兜了一圈,发现卫生间是做实验最理想的地方,因为那里白天都很黑暗,而且有一面大镜子。于是,我拿好蜡烛和打火机,还顺便带上一面化妆镜和一条破床单,和妈妈一起像探宝似的走进了卫生间。

我们轻轻地关上门窗,开始了神奇的探秘之旅。妈妈先用床单把镜子蒙住,然后“啪”地一声点燃了蜡烛,把蜡烛油倒在洗漱台上,小心地把蜡烛安上去。黄色的烛光在黑暗中闪闪烁烁,发出“咝咝”的燃烧声。我越发好奇了,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这时,妈妈问我:“你感觉这儿亮吗?”我皱起眉头,思考了一下,说:“还行吧!不算太亮。”这时,妈妈掀开床单,又让我拿起化妆镜,放到蜡烛的前面,正对着大镜子,然后又问我:“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凑上去,东看看,西瞧瞧,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肯定地回答:“比刚才亮多了。”

妈妈高兴地说:“完全正确,实验成功啦!”她摸了摸我的头,继续说道:“我来告诉你原因吧。这是反射的原理。没有镜子的时候,光有许多都被墙壁吸收了。有了镜子,光线就会反射回来,不被墙壁吸收掉,所以就会感觉明亮了许多。”

我听了后,终于恍然大悟,兴奋地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以后一定要像爱迪生一样,多做实验,多观察,做个大科学家!”

第9篇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蚂蚁可是一个大力士!小小的蚂蚁,怎么可能是大力士?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心去观察观察。

下午,我拿着几块饼干来到草地上,找到一个蚂蚁的洞穴,把一些饼干屑放在蚂蚁的洞穴旁。这时,几只小蚂蚁闻到了饼干的香味,爬到了地面上。这些小蚂蚁在这座“饼干山”旁爬来爬去,思考着怎样把这座“饼干山”搬回家。只见这些小蚂蚁爬到“饼干山”底下,我一看,惊呆了,小蚂蚁爬到“饼干山”底下干什么?它们不怕被“饼干山”压扁呀?我暗暗吃惊。我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产生了幻觉。这时,更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这些小蚂蚁慢慢地用自己小小的身躯背起了这座“饼干山”这些大力士慢慢地驮着这座“饼干山”回到洞里。我心里想:怎么回事?蚂蚁真的是一位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它们怎么能搬起比自己还大还重几十倍的东西?它们不怕被这么重的东西压扁呀?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洞口里爬出更多的蚂蚁,齐心协力地搬“战利品”——饼干回到家中。

我回到家,上网查找资料。原来呀,一只小蚂蚁能搬起比自己重几十倍的东西,更别说一群蚂蚁了。

今天,我亲眼看见了一群蚂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完成了这么复杂的事情,能举起比自己还重几十倍的东西。看来,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我们在生活中,只要团结一致,勇于面对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第10篇

周末上午,我带着空矿泉水瓶去参加萧报小记者召开的干冰实验。

我们到了活动地点,先在空水瓶里灌了些水,灌完水后,有眼尖的同学发现桌上有个大保温杯,旁边还有杯子,酒精灯……奇怪,这么大热天,拿保温杯干吗?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活动开始了,水晶老师打开保温杯,只见她戴上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颗小小的、半透明的冰块,原来这就是干冰,紧接着,水晶老师把干冰放进了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里,一阵白气冒了出来,惊呼声此起彼伏,这气体又像烟又像雾但是没有味道。水晶老师说,这是因为干冰在遇到温度比他高的水开始溶化,变成另一种形态,也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哇,原来二氧化碳也可以变成固体,只是这种固体太冷了,听水晶老师说,二氧化碳只有在-78。5摄氏度以下才能变为固体的干冰。

接着,水晶老师又以这条知识点为基础,讲了二氧化碳的许多特点,比如:干冰遇到水,因为温度原因形成二氧化碳后隔绝氧气,使火源被及时浇灭,所以灭火器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北极冰川溶化。在这两个知识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氧化碳能灭火的这一特点。

最后,水晶老师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干冰,我们看着干冰在水里“沸腾”,一点点消失在水中,还冒出白气,干冰真是太神奇了!

第11篇

我以为鸡蛋从表面上看两米的高度掉下来不破,那比登天还难。可看完《异想天开》这个有趣的节目,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有可能。于是,我就挑战自我,做个有趣的鸡蛋实验。

事先我准备了两个鸡蛋,用它来做实验。第一次,我把鸡蛋装进了茶叶盒里,一点准备都没有,只听“扑通”一声。掉了下去,当我打开茶叶盒时。鸡蛋早已粉身碎骨了,我特别的失望。我本以为只要把鸡蛋放进盒子里就不会破了,可现在从50厘米高的地方掉下来都回碎掉。更何况是从两米多高的高度掉下来。我看,我就别痴心妄想了。

这时我想起了一位老爷爷。他这么老,还不断的追求书法的完美境界。一直刻苦专研书法,而我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于是,我鼓起信心,吸取上次的教训,我坐下冷静思考刚才的错误。我想:鸡蛋装在盒子里掉鸡蛋会和四周进行碰撞。那不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如何才能使鸡蛋完好无损。这时,我看见了家里的皮蛋盒。灵机一动,我想:泡沫是软的,如果把泡沫垫在四周,这样不是可以减少鸡蛋对四周的碰撞而且还能减少冲击力。这不是一举两得,说干就干,我把泡沫分成六块塞在鸡蛋的四周。把鸡蛋塞得严严实实,从桌子上往下扔,“扑通”一声盒子像一颗炸弹一样掉了下去。我急忙打开盒子,鸡蛋安然无恙。我高兴地连蹦三尺高,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在盒子四周垫上泡沫等软的物体,就可以使鸡蛋减少碰撞还可以减少冲击力。

第12篇

今天,我刚进教室,就看着教室里人声鼎沸的样子,我想:发生了什么事啊?同学们才说,今天老师要给我们做实验,我也变得特别兴奋的融入到了同学们当中。

上课了,只见老师走上讲台,她端着一盆水,拿着一个玻璃杯还有一张薄薄的纸片。“我要用这张纸片把这一杯水给托住。”老师说。下面立刻炸开了锅,有的同学摇头说不可能,有的同学说纸片怎能托住水呢,一放到水里就会湿了啊,还有的说老师是不是学了魔术表演啊。我心里想:纸片托住水?可能吗?

只见老师把玻璃杯倒满了水,我们看到了杯子里的小气泡,气泡大小不同,形态不一,大的像一粒豆子,小的像一粒小米。老师又缓缓的把纸片盖在杯口上,她说:“现在我要把杯子倒过来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我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害怕水会洒老师一身。突然,老师猛的把杯子倒过来了,教师里一片欢腾“成功了,成功了。”“老师会魔术。”“老师真厉害。”

老师说:“你们知道薄薄的纸片是如何托住这一大杯水的吗?”大家都集体摇头。老师解释说:“这是调皮的大气压力搞的鬼。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没有空气了,而杯子外面到处都是空气,杯子外面的空气就给纸片一个向上的力,就把水给托住啦!”

同学们全部都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苹果熟了掉下来砸头有科学,水开了顶着壶盖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第13篇

今天我们要做“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是报纸片、塑料物。

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张报纸片,我发到的纸片长5。3厘米,宽2厘米。老师说:“同学们,要把这张纸片撕得‘粉身碎骨’才行哦!”老师一声令下,这时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实验室,同学们认真地撕了起来,周围全是“刺啦刺啦”的声音。五分钟后,同学们撕完了,我看了看撕碎的纸屑,有的大得像指甲盖,有的小得像小蚂蚁一样。我把所有纸片再次撕得更小了,这些纸屑可脆弱啦,轻轻一吹就会像雪花一样飞舞。我准备的塑料物是一把粉色的小尺子,现在,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就绪,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实验开始。

终于,实验开始了,老师带头做试验,先拿一把尺子在头发上摩擦了几下,等尺子发热了靠近小纸屑,它们先是原地扭动了几下,接着就像跳舞一样跳上了尺子吸住了。于是我也在头发上摩擦了几下我的尺子,试了几分钟还是没有成功。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塑料物出了问题吗?我把尺子换成红笔,又摩擦了几下,再靠近纸屑,纸屑一蹦一跳地像爬楼梯一样跳上了红笔。然后我又试了好多次,我发现纸片有的像跳舞似的扭动身子,有的快速被笔吸住,还有的像扭秧歌一样走八字步……吸在红笔上的小纸片们停留的时间还挺长呢!这个现象就是摩擦起电产生了静电现象。

我发现只要仔细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14篇

最近,老师布置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做什么实验呢?《可爱的物理》这套书立刻浮现在我眼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浮力,书里的博士给阿呆做了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鸡蛋真的会浮起来吗?我何不动手去一试究竟。

我一一准备好实验材料:鸡蛋、盐、杯子、清水和筷子。万事俱备,开始实验!我先将清水倒入杯中,水大约装到杯子容量的2/3处;接着,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现鸡蛋慢慢地沉到杯子底部,一动不动;然后我小心翼翼地往杯中倒入一些盐;最后用筷子慢慢搅拌盐。盐、水、鸡蛋在杯中缓缓地跳了好几圈圆舞曲后,盐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水也渐渐平静下来。我兴奋得地盯着杯子,等待奇迹发生的时刻。

滴答滴答,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咦,鸡蛋怎么还不浮起来呢?会不会是盐放太少了?我又往杯子里加了一些盐,静静观察,依然没有动静!这下我的耐心受到挑战了,难道浮力是假的,根本没有这回事?不可能!继续加盐!我又往杯中倒了满满一大勺盐,边搅拌边盯着鸡蛋。动了!动了!鸡蛋动起来了!只见这个小球慢慢地浮到了水的中间部位,悬浮在那,好像还在享受着水妈妈的温柔爱抚呢!我兴奋极了,把剩下的一些盐全倒进杯里,鸡蛋浮到水面上来了!

真神奇!原来增大水的含盐量,浮力也会增大。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第15篇

很早的时候就听别人说醋与小苏打混合起来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现象,但我一直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直到昨天,我终于知道了是怎样的情况。

我早早做好作业来到厨房,拿来了一只杯子、一盒小苏打和一瓶醋。我先将杯子清洗干净,然后撒入些许小苏打,约三厘米厚,颠至均匀后,便小心翼翼地拿起醋瓶,想象着醋倒入杯中后,各种可能出现的奇怪的现象。我将醋瓶靠进杯口,在心里默默数了三声,然后“哗啦”一下倒了一些醋在杯子里。

奇怪的现象果然发生了:醋刚一沾到小苏打就如烧开的沸水一般“咕噜咕噜”地开始不断冒出像巧克力奶油般的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泡沫愈来愈多,晃了几下之后,沿着水杯内壁流了下来。不一会杯子里只剩下苏打的残渣和不断泛着泡的醋。

我十分激动:头一次实验就成功了,还见到如此壮观的一幕,真是一举两得。但如果换一下小苏打和醋的放入先后顺序,会成功吗?于是,我将杯子又重新冲洗干净,先倒入了醋,再撒入一些小苏打。结果和上次一样,咖啡色的泡沫依然不停歇地冒出来。

我十分好奇醋与小苏打混合起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上网一查,我才知道:醋与小苏打混合会发生一种化学反应,主要是冒出呈棕色的泡沫,对人体无害。

经过这次实验,我领悟懂了陆游的一句教子名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课本上还是有很多很多事情有待我去学习,再学习。

第16篇

上个星期的时候,我和陈慕蓉、苏涛、曹文馨、孙瑛一起到范晨旭家去做实验。

快到五点钟的时候,范晨旭的爸爸打电话让我们去找范晨旭做实验,那时候我和妈妈正在上班,我就急忙跑去范晨旭家,那时候,孙瑛已经到了范晨旭家,曹文馨也已经到了,范晨旭告诉我们叔叔去买鸡蛋了,我们就在那里等着鸡蛋的到来。

我们觉得无聊,范晨旭就让我们上去打会儿乒乓球,我们打了一会儿,叔叔还没有回来,这时候,李老师来了,我们站在阳台上被李老师给训了一顿,也都怪我们,都怪我们没有事先商量好,要不然就可以在孙瑛走之前完成了。

现在只好我们五个人一起做了,范叔叔领着我们去搬书,哇!范晨旭家的书可真多呀,我们把书橱一扫而光,书橱里的书还没办完哩,我们几个就累得气喘吁吁,可书橱里还有好多书呢,看来是搬不完了,我们搬出来的书得有一百来斤吧!我们一本一本地往鸡蛋上放书,“嚓”的一声,鸡蛋碎了,原来是收礼不均匀。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次的时候我们摆了一个人的高度,可是书本已经晃晃悠悠的,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可是鸡蛋还完好无损,我们把书搬下来称了一称,书已经有四十二斤重了,后来,我们让刘昕雨站在鸡蛋上,大约维持了十秒钟左右,鸡蛋光荣牺牲了,原来昕雨踩偏了。

第17篇

这次的物理实验与初二相比,简直变了一个样,不再是简单的小车,尺子,秒表,而变成了一排排,看不懂的机械装置,令人眼花缭乱的导线,电灯泡严肃且有点冰冷,与化学实验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这次实验要探究的是电路那第一步,当然是连电路。先找到电源正极用一根导线连上,再将导线另一端连着开关,就这样将各种元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圈”。但问题来了,电灯泡怎么没有亮?小组成员赶紧寻找原因,第一次发现是有一根导线压根没连上,我们将其连好后又激动的闭合开关,但灯仍然没有亮。第二次发现导线没有双井完善后,发现灯还是没有亮,怎么回事?我们几个研究了半天都没找到原因,但一位同学伸手拿原件时,不小心碰到了灯泡,把灯泡向下压了一下,只见两个灯泡瞬间就亮了,这位同学可真是我们小组的“恩人”,不然不知道我们在第一个实验要花多少时间。

吸取了上一个“一波三折”的实验的教训,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始,第二个实验,但这个电路虽然做题做起来容易,但实验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好几条导线纵横交错,完全不是书上画的可爱,清晰的四方电路图,再加上有多种连法组员意见不统一,第二个实验没有做出来,还是很可惜的。

这次实验更让我们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

第18篇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尺子、碎纸和干布拿了出来,用干布使劲地摩擦尺子一会儿,再将碎纸放在桌上,然后把摩擦后的尺子迅速地放在碎纸上,碎纸就像铁制品一样被“尺子磁铁”吸了起来,我们都大吃一惊。老师又把尺子摩擦了一会儿,放在一个同学的一小撮头发上,结果那名同学的头发也奇迹般地被吸了起来。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静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好也有坏,好处是:可以利用它来除尘、复印、喷涂……坏处是:静电有时会造成火灾、冬天人们不小心碰了对方一下,那个部位会觉得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又麻又痛……假如世上没有了静电,那是一个可怕的想象:我们会拿不起东西;车没有油却可以一直在大街上奔跑,直到撞到很多人和一个建筑物才会停下来;筷子、勺子、锅铲也统统没用了……但是牙缝里不会再塞东西了;头发也不会掉在衣服上;推又大又重的东西不会觉得费力……

我想:如果发明出“静电探测仪”和“静电收集使用电池”的话,我们就不用交电费了,只要探测出静电,然后再按一下“静电收集使用电池”的按钮静电就被收集进去了。而且这种电池可以根据电器来变化形状,还可以放大、缩小。台灯装上这个就会亮,电视、电脑装上一样可以正常工作,那样静电就可以完美地发挥出它的作用了。

静电有时像一个作恶多端,给人们带来坏处的魔鬼,有时却像一个四处行善,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天使,真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啊!

第19篇

星期日下午1点,我在家里上作文网课时,韩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

韩老师给我们5分钟的时间,准备小实验的材料,材料有:一个玻璃杯、一个鸡蛋、食用盐、一根筷子。老师说完要求,我就立刻起身去准备所有的材料。

接下来小实验要开始啦!韩老师先让我们将空玻璃杯装上二分之一的水,接着,让我们加入2勺食用盐,我加入食用盐后,水立刻变浑浊了,像给鸡蛋笼罩了一层蒙蒙的雾。最后,老师让我们用准备好的筷子,在杯子里转圈似地搅拌,目的是让放入杯子里的盐快速融化,使杯子里的鸡蛋可以浮起来。

我按老师说的做了,可是,鸡蛋并没有浮起来。只见鸡蛋在杯子里像一个芭蕾舞的少女,在那儿优美地旋转。旋转完又沉入杯底,我皱着眉头地跟老师说:“我的鸡蛋并没有浮起来!”韩老师告诉我:“那是因为盐放少了,你再多放几勺盐。”我照老师说的做了,又放了几勺盐,继续搅拌。不一会儿,盐都化了,鸡蛋真的浮起来了!真是太神奇了!

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特体就下沉;当物体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物体就会上浮。水是有密度的,我们在水中加盐时,增大了水的密度,当增大到一定值时,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就会浮出水面。”

第20篇

今天,老师个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什么实验呢?原来呀,是一个能让沉到水底的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鸡蛋,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玻璃瓶,玻璃瓶里装了大半瓶的水。然后,老师又一脸神秘的从包里拿出一袋盐,我们想:浮鸡蛋,用盐干什么?只见老师拿起鸡蛋,把它轻轻放入玻璃瓶里,那鸡蛋像一只潜水艇,慢慢的往下沉,可是玻璃杯好像不太高兴,一下子便将这位胖乎乎的宝宝吸到了水底,这孩子竟悠闲的在水底睡着了。这时,老师往水里到了一点盐,拿来筷子搅拌水里的盐,可是,不管老师怎样搅拌,;懒洋洋地做着它已经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鸡的美梦。

虽然第一次实验失败,但是老师并不灰心,大家也满脑子只想: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呢?老师会放弃吗?但是,老师却一不做,二不休。拿起那一袋盐,继续往水里加盐,然后,用力搅拌,过了好一段时间,这盐像闹钟似的,把熟睡的鸡蛋吵醒了,鸡蛋只好老老实实的立在了那里。

第二次的反应,给实验增添了一丝希望,于是老师再次拿起那袋盐,把它全部都到进了玻璃瓶里,然后,拼命搅拌,经历千辛万苦,瓶子里的水都变成了乳白色,那鸡蛋也浮了上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呀,水里含盐量越丰富,水的浮力就越大。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

第21篇

我异常喜欢做小实验,既趣味,有能开发智力。今日,我就做了两个实验,一个是摩擦起电,另一个是观察温度变化。

我先买了二张塑料纸,又在楼顶拿了一些泡沫碎片,就回家把他们放在桌子上开始做了起来。我先把塑料纸撕了一点下来,把它放在我的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然后把泡沫碎片捏成一点点小粒粒,用塑料纸轻轻在小粒粒上一挨,塑料纸像吸铁石一样把小粒粒吸在纸上“跳舞”。正做得起劲,爸爸问:“天天,你干什么呀?”“我在做小实验!”“我过来看一下。”说完,爸爸走了过来,问:“你能用塑料纸吸泡沫小粒粒,还能用什么吸东西?”我想了想,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陶做的东西肯定不能吸东西,那么还是用塑料的了。我想能不能用塑料尺子呢?我找出一把尺子在头发上摩擦了一会儿,再去吸小粒粒,果然成功了。我又想尺子能吸泡沫,纸屑必须也能够吸。我把废纸撕成小片,然后一吸纸,果然成功了。原先把尺子在头发上摩擦,然后就产生了静电,静电就把极小的东西吸了上来。

我又做了观察温度变化的实验,这个实验十分简单,我把温度计放在温水里,只见红色的水银柱上升,然后,我放在冰箱里,红色的水银柱就下降了。爸爸告诉我这叫“热胀冷缩”。

第22篇

听说在水杯里装满水,盖上金属片,将水杯倒过来,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俗话说:“耳闻为虚,眼见为实。”我想做个实验来验证它。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准备工作:找来一个杯子、一张金属片、装满一盆水。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了。

首先,我将杯子装满水;然后将金属片按在杯口;接着,一手按紧金属片,另一只手将杯子快速倒过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眼睛一下也不眨,心里却砰砰砰直跳:“金属片能托住水吗?”我紧张地松开按金属片的手。这时,奇迹出现了——水没有流出来,金属片把水牢牢地托住了。

这时,我又想:“如果不将杯子装满水,会怎么样呢?”于是,我又再一次实验,但这次,实验却不像上次那样成功、顺利。当我把杯子倒过来时,金属片摇晃了一下,接着乒乓!哗啦啦——金属片掉了下来,水涌了出来。我觉得很奇怪,爸爸告诉我:“当杯子里有空气时,杯里杯外都有大气压,但杯里还有水,所以水流出来了。”原来,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破坏实验结果。

做完实验,我欣喜若狂。我突然十分想知道实验原理是什么?我上网查寻,原来,水的压强对金属片的影响小于大气压强对它的影响,所以,水没有流出来。

第23篇

“哇,吸上了,吸上了。”同学们一个个兴奋不已,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告诉你吧,我们在做盐和胡椒粉的分离这个有趣的实验。

今天早晨,我来到作文补习班教室时,发现讲桌上放着一袋盐和一袋胡椒粉,还有一个塑料小勺,我心想:老师要给我们做饭吗?可没看见有食材呀!

上课了,老师走了进来,说:“今天我们来做一项小实验,名叫盐和胡椒粉的分离。”我们一听分离两个字都张大了嘴,心想:谁能把它俩分离呀!有一个同学就把这话说了出来,老师神秘一笑,然后从旁边拿出了两张纸,从盐袋子里舀了一勺盐,倒在一张纸上,我感觉瞬间成了一个小雪山,又从胡椒粉的袋子里也舀了一勺,倒在雪山上,这时好像雪融化了似的露出土地。老师用小勺子把它俩混在了一起,同学们像潮水一样涌了上去。

老师让我们拿起尺子,在头发上摩擦,用静电吸胡椒粉上来,我们吸了好多次都没成功,只听见符清云拿起尺子,在头发上使劲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然后他把尺子放在离盐和胡椒粉8毫米的距离,几个胡椒粉像小精灵一样往上跳着,最终还是跳到了符清云的尺子上。

我也上场了,我拿着尺子在衣服上摩擦,然后离它们近近的,哇!成功了!然后,其他同学也成功了。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静电原理,静电可以吸附轻的物品。

第24篇

开始做实验了,我在一个透明玻璃瓶里装满水,拧紧瓶盖,把它放在报纸上看字,字马上就变大了,横着拿着玻璃瓶看看妈妈,只见妈妈头朝下,脚朝天,我被吓了一大跳;竖着拿着玻璃瓶看远处的楼房,可不得了了,白色的楼房和黄色的楼房一下子就互换了位置,好像一个大力士把它们的位置交换了,这个实验真是有趣!

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实验,把鸡蛋放在水里浮起来。我拿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枚鸡蛋、盐和一把小勺子。我把杯子里倒满水,把鸡蛋放在杯子里。我看到鸡蛋立刻就沉了下去。我放了好几勺盐,还不见鸡蛋浮上来,我还以为这个实验是假的呢!后来,我又放了八勺盐,我想把鸡蛋拿出来放在橱柜上,让盐先化了,没想到,“啪”的一声,鸡蛋被打破了。蛋清粘了我满手,紧接着,蛋壳掉到了地上,我看见蛋清顺着橱柜流到了地上,满地全是蛋清,粘糊糊的,我赶快蹲下捡地上的蛋壳,差点把手粘在地上,我立刻把手先洗干净了,把蛋壳扔进了垃圾袋,接着把地板檫干净了。我又拿了一枚鸡蛋,正好盐也化了,我把鸡蛋放了进去,我看到鸡蛋先是沉了下去,大约30秒以后,哇,鸡蛋就浮起来了,水就变成了小气泡,这使得鸡蛋浮在水面上,就像一座鸡蛋冰山!我高兴的大叫道:“实验成功了,万岁!”

上面的两个实验都很成功,太阳的光线从窗口照射进来,我看了看太阳,太阳正对着我笑呢!

第25篇

上课了,张老师首先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50+50=?”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100”。

我心里直纳闷:这不是作文课吗?老师怎么问我们这么简单的数学问题呢?这时,老师把黑板上的问题改成了“50毫升水+50毫升酒精=?”

张老师问:“同学们同意他的答案吗?”全班只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大部分同学嚷着说是“100毫升”,剩下的同学未知可否。我想:肯定是100毫升,“50+50”怎么会不是“100”呢?刚才说“97毫升”的那个同学肯定错了。

老师笑着大声说:“同学们安静一下,我们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好吗?”

老师拿出两个量筒,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分别各倒入一个量筒里,再把50毫升水倒入50毫升酒精的量筒里,然后叫两个同学上台去证实一下水和酒精混合以后是多少,那两个同学都仔细看了看后说:“是96毫升”。

“怎么会是96毫升呢?还有4毫升跑哪儿去了呢?它们是长了脚吗?”我疑惑不解地问老师。

老师说:“它们没有长脚,是因为水分子比酒精分子小,一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少了4毫升。比如说现在有一筒沙子,如果把沙子里倒入一些水,水就会钻进沙子的缝隙里去了。”原来是这样,真有趣。

通过这节作文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