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五的教案优质5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事先完成的文字载体,教案在准备的时候,教师肯定要考虑与时俱进,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五的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五的教案优质5篇

认识五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引导幼儿认识半点并掌握它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启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森林体检》;时钟三步卡;时钟一块;可活动钟面一只。

学具准备:

时钟三步卡;可活动钟面一只。互动教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复习整点时间。

教师抽取1点—12点的钟表卡片,请幼儿准确说出时间。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森林体检》,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分别被安排在几点钟体检呢?”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钟表卡片认识半点。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复习分针和时针。

(2)教师分别出示1点半—12点半的钟表卡片,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读。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钟表卡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钟三步卡。(见图)第二步第三步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观察时间为12点的钟表)

(1)教师拨动指针,引导幼儿观察变化。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

“请小朋友把分针拨半圈,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4、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时间。

5、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每个半点分别都做什么。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钟三步卡。

第二组:教师说时间,引导幼儿在钟表摆出来。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1)教师在角区中投放钟表玩具,请幼儿认识整点、半点、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拨动表盘认识时间。

(2)园内完成《操作册》第23、24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看钟表认时间,并让幼儿说一说在每个半点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23、24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认为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通过游戏复习整点引出对半点的认识,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半点,巩固对半点的认识。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自主探索、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最后环节播放幼儿平时在幼儿园的照片与时间结合,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这样孩子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认识五的教案篇2

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准备:

1、教具学具方面:蛋宝宝数字1-7、大写数字一-七,星期、日卡片,多媒体星期圆盘一份,星期娃娃每人一份;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星期圆盘游戏:找邻居(老师操作,然后可请个别幼儿回答操作结果)

规则: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7——8次。

(4)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六是最后一天,过完星期六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又开始)

3、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日至星期六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七个娃娃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当老师报到星期二时,那么星期二的邻居就站立高举小手,其余幼儿蹲下,游戏继续进行。

认识五的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认识五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做的事情。

活动难点:

说一说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的经验,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2、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过年的时候,做过的趣事)

二、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过年做些什么事情。

1、教师:小朋友们在过年时,你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2、教师:过年的时候时,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做些什么?

3、教师总结:在过年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买很多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三、通过儿歌熟悉过年的各种习俗。

1、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从儿歌中了解一些年俗的活动。

2、教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过年要做的事情,儿歌的名字就叫“过年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过年会做哪些事吧!

3、教师提问:

①教师: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

②教师:儿歌中说了,过年会做哪些事情呢?

四、拓展讲述内容,请幼儿说说,你过年的时候还想做些什么事情?为什么?

五、发给小朋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翻开“过年喽”,进行自主阅读,朗诵儿歌。

认识五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