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系统勤政廉政先进个人事迹演讲稿

甘于清贫的创业人

文化系统勤政廉政先进个人事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甘于清贫的创业人”,讲述的是我县文化系统原花鼓戏剧团团长*同志的故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文化部门是个主要靠财政供养的清水衙门,事实确也如此。眼下,我县文化系统在册600多人,2005年的人均年分配水平还不到5000元。在我们文化系统的9个二级单位中,效益最好、工资最有保障的要数市场管理所、文化馆、新华书店等三个单位。可以说,在文化系统能进这三个单位,是每个文化员工求之难及的事情。

2002年2月以前,熊云就在文化系统最好的单位——文化市场管理所工作。当时,35岁的熊云是市场所的骨干,业务熟、能力强,人缘好,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眼中,是一棵随时都可能调入国家机关工作的好苗子。然而,就在2002年2月,文化局党委从发展文化事业的大局出发,从培养优秀干部的长远着眼,经过反复酝酿,精心挑选,果断作出决定:调熊云去花鼓戏剧团任团长。

消息传开,系统上下、家庭内外一时间象是开锅的粥,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熊云肯定不愿去,虽说级别是提升了,可待遇就差远了,这不是明升暗降吗?丢下条件好的单位,去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单位,这种得不偿失的事现在谁愿去干?! 也有人说,他也许愿意去,因为毕竟是去当团长,“庙”虽穷,“方丈”照样可以富啊。再说了,剧团工作基础差,最终搞不出名堂来,也没有人会责怪他什么。至于熊云的家里,却是一边倒的反对声。父辈说:我们书香门弟,只图安稳过日子,不求官禄,何必担此风险。妻子说:两口子靠点工资过日子本来就紧,换个穷单位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呀?女儿说:爸爸,听说你当团长会很操心很劳累,我的学习你还管不管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熊云本来十分平静的心一下子象打翻了的五味瓶,的确不是滋味。然而此时此刻,熊云想得最多的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去了能不能干好的问题,当心的不是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是自己是否能担当起那份领导责任。在上级组织委正式任命之前,熊云同志悄悄地到剧团进行了一次走访。当看到潮湿晦暗的办公室,破烂陈旧的院子,危情四伏的宿舍楼,特别是看到剧团演职人员渴望改变生存状态的眼神,熊云心中一阵阵痛楚,也深深为之震撼。他想,曾经三次进京演出、为监利人民争得过无尚荣耀的剧团,曾几何时,没落到如此惨状。在这种现状面前,作为新一代的文化工作者,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熟视无睹、逃避退缩,还是知难而上、有所作为?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意识在熊云的心中油然而生。他暗下决心:去!一定得去!纵有千难万难,我也要去拼搏!去担当!回到家里,他把自己在剧团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人生选择向家人倾心交谈,很快得到了深明大义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几天后,组织上找他谈话,问他去剧团工作有什么困难?他的回答是:只要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别无选择,全力去拼。我怕的不是工作上的困难,也不是经济上的损失,只怕辜负了组织的重托,只怕让剧团几十号人失望。

就这样,在不绝于耳的议论声中,熊云同志走马上任了。他由文化市场所副所长升为剧团团长。级别是提升了,然而,工资却由每个月985元下降到每个月420元。

上任第一天,他向全体剧团职工郑重承诺:只要我熊云在这里当一天团长,就一定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当家。哪怕再苦再累再清贫,我都会和大家风雨同舟,一起去承受!朴实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场的员工无不为之感动,也依稀看到了剧团重新崛起的希望!

2002年的剧团是这样一个现状:因经费严重短缺,人平月工资仅300元左右。债务包袱沉重,历年欠债达38万元。养老压力过大,十几名老艺人都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设备设施老化,演出活动基本停摆。职工人心涣散,骨干演员纷纷外出谋生…….而最直接的难题就是帐面没有分文现金余额,买点办公用品的钱都没有。这个时候,熊云完全可以找局里提出要求:借一点钱作启动资金。系统内不乏这样的先例。但他没有给局里添麻烦,而是毅然将家里仅有的2万元积蓄取出来,作为剧团重新启动的资金。

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熊云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职工,了解职工思想状况,争求职工意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分析,问计于市场,很快对剧团的重新崛起和发展做到了心中有数。生存是根本,改革是出路。怎样挖掘、利用剧团的潜在优势,使剧团面向市场,体现价值,创造效益,从而一举改变剧团的危困现状?在经过充分调查和反复论证后,熊云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首先,果断地提出“四保三减二优一化”的改革举措,即保牌子、保队伍、保职能、保稳定;
减人、减事、减支;
优化人员结构、优化经营机制;
化解历史债务。然后,又大胆地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将剧团演职人员分为一个团领导下的三个演出实体,各实体自成体

系,面向市场,独立运作。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改革创新天地宽”,实践证明,这个新型运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是完全正确的,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又充分调动了全体演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一举措,让全体剧团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一年下来,剧团收入高了,人气旺了,人心稳了,工作顺了,职能强了。如今的剧团人早已今非昔比,过去几乎没有人用得起手机,买得起摩托车,而现在,几乎是人人用手机,户户骑摩托。一部分职工还买了新房子,有的自己购买了演出车。同时,办公条件、生活环境也大大地得到改善,还添置了一大批设备和服装道具。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剧团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作为团长的熊云,工作压力却一点也没有减轻,他要对剧团承担起一份更重更艰巨的历史责任——(那就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还清历史债务。

职工收入上来了,团部支出压力减轻了,熊团长完全有理由把工资调高一些,补贴增加一些。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他尽力压减团部行政支出,带领团部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只拿400多元的工资,每月只报销电话费100元。有人作过一次计算,熊云同志当时的档案工资是1010元,每月少发基本工资590元,他在剧团工作4年零1 个月,共少发工资28910元。为了早日还清单位需要支付利息的历年贷款,熊云将从家里借来的2万元钱一直留在单位使用,财务人员按最低利率计息,至少也有6000多元,可他坚持分文不取。四年来,剧团每年的生活招待费都控制在1600元以下。他出差搭班车,下乡、加班从来不领补助。为了还清县财政最后几万元周转金,他甚至把省里来县视察的领导也请出来做工作。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熊云同志带领团部一班人,咬紧牙关,硬是将38万元本可以不还或少还的债务还了个干干净净。

在待遇上,熊云对自己和班子的同志十分苛刻,可对困难职工、尤其是年迈多病的老艺人却是关爱有加。2001年以前,剧团老艺人每月只能发300多元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都不够,更不用说支付昂贵的医疗费了。为了改善老艺人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安享晚年,熊云几十次地往返于财政、社保等部门,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反映剧团的现状和老艺人们的实际困难,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熊云同志这种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深深触动了有关县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剧团14名退休老艺人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当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拿着每月八九百元的工资卡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做好事也有受委屈的时候,熊云同志就遭遇过这样的误解。一位当时退休手续还没办下来的老同志硬是说熊云办事不公,不该丢下他不办保险。无论熊云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盛怒之下,老人拿起木棒对熊云狠狠地抽过去,把熊云同志腰部打出一道几寸长的红色肿块。有人实在看不过去,要打抱不平,却被熊云拦住了。熊云同志强忍着剧痛,不急不燥,依然耐心地给他讲政策、说缘由,直到那位老同志慢慢平静下来。此情此景,让在场的职工既心痛不已,又感动不已……

熊云对同志们宽容有加,可对自身的要求却十分严谨。团部的工作一有空闲,他就和演出实体一同下乡演出,肩挑背扛之类的重活总是抢着干,偶尔还上台凑个角跑个龙套什么的。他和演职人员一同吃盒饭,一同睡地铺,从不搞特殊化,也从不拿一分报酬。有时候,实体负责人实在过意不去,想酬谢一下团长,但又知道团长从不在实体拿报酬的规矩,于是就买点礼物送他,可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熊云同志不仅不收别人的钱和礼,也不用单位的钱给别人送礼。有要好的朋友劝导他不要做“另类”,他也只是一笑置之。

熊云同志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可他给我们留下的感人故事却有很多很多……熊云同志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抱负、情怀和风采。工作上,他是一个有口皆碑、忠于职守的创业者,生活中,他是一个遵纪有法、洁身自好的好党员。熊云在剧团任职期间,剧团连续三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百团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剧团多次被文化局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被中共监利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由于政绩突出,2019年1月,熊云被提拔重用,任文化局副局长。

对于人生,人们有各种比喻。有的人把它比作舞台,有的人把它比作战场,有的人把它比作运动场……熊云同志对自己的定位是: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我要穷其一生,做一个有德行的演员,一个敢拼搏的战士,一个守规则的运动员!

这,就是他甘于清贫、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