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大学毕业生 走不完的就业路

以前有人说: “离开了校门就意味着失业”。而现在就业率提高,自主择业机会增多,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就业却不能从业的现象越来越多。敢问毕业生,从业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大学毕业生 走不完的就业路

  高就业率掩饰不住的困惑

近年,各个高校陆续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范畴,据北京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率接近90%,但另据最新统计表明,大学生就业流失率竟高达70%。这意味着就业后,并没有解决毕业生的从业问题,仍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短期内主动变动职业或岗位。有的在试用期未满时就开始考虑职业流动,甚至有些大学生在一年之内会变换3次以上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来讲,就业后不知适合做什么,能干什么成为了他们毕业后真正的困惑。

  从就业到从业 很难 “度”

一般来讲,就业是指刚刚步入社会的群体,依靠个人能力和机遇得到工作机会 ,参加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是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满足将来自身的发展要求的阶段。从业则是在各项能力全面提升后,从事某项职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就业时相比,更有专业性、技术性和稳定性。从就业到从业,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过渡,在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毕业生面前却仍是遥不可及。从业究竟难在何处呢? 是自身问题还是企业问题呢?

  优点不突出 不是好简历

择业盲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介绍,毕业生没有一个清晰的就业目标,对自己该从事什么职业不了解。比方说,在求职过程表现在对简历的填写没有针对性,将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如数家珍的写上去的不是一份好简历,并不能在求职时给自己添加砝码,反而会让人觉得优点不突出。还有,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及其招聘职位的了解也不够,许多人不知道某个职位的职责分工是什么,只从字面上理解,在就业后,就会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有些失望。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就业指导内容肤浅,但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自己缺乏职业规划,择业盲目。

  “先就业,后从业”是误区

据应聘的毕业生讲,如今的用人单位招聘时基本上都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对我们毕业生来讲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参加工作后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这也正是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心态。 “边走边瞧,边走边跳”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为心猿意马,工作态度不积极,只关注哪里会有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时刻准备跳槽。这种“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是个很大的误区。据了解,近50%的大学生在就业期间因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吃苦耐劳的水平而被淘汰。麦当劳、好利来等一些知名企业表示,由于不能承受基层的艰苦锻炼在试用期被解聘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用人单位的这番话客观上也正反映了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工作态度。

  从业观念陈旧

此外,毕业生在选择从业方向时总是把所学的专业结合的很紧密。专业对口是计划经济时期学生接受分配时的惟一标准,这种观念长期印在社会、学生、家长的脑子里,但在市场环境下,虽然在从业时这个标准仍发挥作用,但单纯靠这一点来确定从业方向是片面的。据任主任介绍,对于职业方向一开始都是很不清晰的,根据爱好和个人的特质,结合所学的知识才能使职业方向逐渐清晰,有的人,专业和职业是一致的,有的人则会不同,就会在自己的从业道路上不断摇摆,很难决定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来选择职业还是靠专业吃饭。

  频繁跳槽不可取

频繁跳槽可谓是弊大于利。刚就业时换几次工作是正常的,但如果过于频繁的跳槽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了。老板失去一个员工对他来说或许会有一点损失,但对打工者来说损失更大,特别是那些跳槽频繁的人,每跳一次信誉度就会降低一次,缺少一个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就业发展道路,很难得到真正的工作经验,有的也只是一种工作经历,对于个人在从业道路上的发展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

  用人单位选才不科学

很多大学生就业中学、用脱节是一种现实问题。比如说本是学计算机管理专业的,却被安排搞内勤;如此专业上的不对口,不但大学生的特长、专业无用武之地,而且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必将影响大学生就业时的积极性。另外在选人时,企业往往戴着 “有色眼镜”,近日,一些企业在兰州理工大学招人时便明确表示,单独的女生求职不予考虑。只有在有男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条件下,才可以考虑接受由这位男生“推荐”的一位女生,无独有偶,一些行业企业中男性人数比较多,企业为了挽留人才,特地只招收女生,有点给企业选“儿媳”的味道,这种不是因岗选人、凭才选人的选才充其量也只会成为学生毕业后暂时安身的选择。

在就业后的培训上,企业也没有真正将毕业生的个性特点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一味地按照企业的发展来培训毕业生,这种被动的接受和培训也显得不够科学。一方面,毕业生内心会产生一种失望感,觉得就业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没有获得自己想获得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进程。任主任分析说,一些企业招聘时只看专业,并没有对学生的性格特质及爱好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没有在学生就业后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定位和发展平台,这些方面在选才用人时都是很重要的。

  从业路在何方

要解决好上面的问题,首先要从自身开始,从求职的第一份简历开始做起,任主任建议道,要围绕自己的求职目标,有重点的去做简历,这样才有目标性。就业指导中心将来也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帮助大学生完成实习、见习的内容,并将对每个毕业生颁发可信的实习考核证书,使毕业生就业后能更快地走上从业的道路。

在心理调节和自我调节上,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矫正择业心态,纠正 “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提倡“积极就业,理性择业”的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维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勇敢地面对职业压力,克服职业倦怠。

企业在用人标准和内部制度上应该多考虑一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选才还是用人都应当以实际作为基础。把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结合起来,把毕业生的自我发展和企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岗选人、凭才选人。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个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法。

此外,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毕业生就业后顺利走上从业道路也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在近日结束的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已经明确,从明年起将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和“农村教师岗位国家支持计划”的试点,来保证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稳定。将来越来越多的相关政策出台将会减轻这方面存在的社会问题。